现在的阳曲县白家社村 就是郭氏祖先发源地 在郭氏宗源网上,我看到了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admin在2008年9月19日发表的文章“郭氏研究以史实为准”“和郭氏之源在阳曲”。俩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据《喀国地名辞源》一书”‘阳曲县’条中说‘汾水由西而来,形成一大弯曲,城设弯曲之北,即在汾曲之阳。故名’”。 按照此记录,汾水西来形成的弯曲应该在现在的太原市上兰村和向阳店这一带。‘城设弯曲之北’,对照方向和现有的实际情况,‘弯曲之北’只有阳曲县泥屯镇白家社村中的城堡遗址于此相符。笔者是白家社村的人,此村的居民90%都姓郭,但是村名叫白家社。这应该是祖先为了避乱灾祸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阳曲县的泥屯镇,地处太原市以北四十来里的地方,这一带有一个没有被官方承认的名字叫——白马掌。面积大约一百多平方公里。此地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是兰岗岭,古时候进出太原的通道只能顺着一条古河道南北通行。这条古河道贯穿白马掌,向北一直通向北山里,向南在向阳店北,同从西向东而来的汾河水汇合,构成汾河水系的一大支流。 第二篇文章“文中说‘先有郭氏后有阳曲,阳曲建县缘于郭氏。’”,既然这样,可以这样认为:白家社郭氏为“阳”,“曲”为汾河水系,太原市草坪区的向阳店这个地名,向阳、向阳,同郭氏城堡遥相呼应。白家社四面被高山和岗岭包围,形成天然屏障;祖先又隐姓埋名;历史又走过了二千七百多年;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给后裔留下值钱的东西;文化大革命又把郭氏宗族谱烧得一干二净;种种原因,造成今天找不到郭氏宗族发源地的原因。 在我的家乡--白家社,比较明显的就是村里至今只有古城的遗址;村里将近三十多个土“防空洞”;村外三个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的地道;村的最北面一座较高的郭氏祖先坟墓;村南的一座慧觉寺;被人为切削过的土崖和深沟;人为修过的官道和土门洞;等等。 村里古城的遗址在中央,遗址大约占地四十亩。在我小的时候,我同小伙伴们经常爬到城堡正南们上的城墙头上去玩。那时正南们是一个全部用石头砌起来的土石建筑。门洞内的石头加工的较好,有扇型、长方型、正方形的;门洞左右是高约十几米的土城墙。现在右面的城墙被居民用几年的功夫摊平了,左面的城墙还有一个拐角现在;城堡里面的右边和北面,现在还有部分根基,是用石头砌起来的;此外,村里的正中间,现存有大量的长达一米多的大条石头和用于立柱子的鼓儿石头。这些石头我在附近的所有村庄都没有见过。 村里的三十多个土“防空洞”,村南分布最多,城堡周围凡是有崖面的地方都有。这些洞大部分洞深都在十几米到二十几米,洞内形态各异、变幻无穷。有的洞中有洞,有的洞顶有洞,有在明处的,有在暗处的。最有特点的是好多居民家中都有这种大洞。外面看不见,进屋以后也看不见。洞口隐蔽的很巧妙。 村外的三个地道。一个在悬崖峭壁上的地道让人望而止步,我在村里的时候,多少次同伙伴们商量想进去一探究竟,都没有进去过;一个在村边上的地道口子在半崖上。里面的情况我用一个故事说明他的特点:我在村里上小学时,一天几个小伙伴们突然找不见了。大约三天过去了,还找不见。这下急坏了村里的所有人。后来几经打听在此地道内找到了他们。找到时,一个个吓得面如土灰,抱着大人哇哇地哭了起来。 这个地道我进去过。进到洞口几个上下反口——一个只能容一个人趴下才能钻进去的小口——几个不在同一水平、不在同一方向上的平洞——平洞相连的洞口有的进出都在上面,有的进出在上下俩面……。我的小伙伴们当时拿着一个煤油灯进去,里面漆黑一片,前面的掉到了下面的平洞里,把唯一的煤油灯找不见了。后面的紧跟着都进去,洞口在上方,他们摸也摸不着,找不到出路,差点没命了。另外还有一个地道比较简单,这里不多讲了。 村北的郭氏祖先坟墓,据村民代代口头相传,就是城堡主人的。三十多年前我在劳动时,曾经顺便去过那里,就此恭敬地给墓主人做过简单的祭祀。此墓比较简单,只是比周围和当地的墓堆稍大了一点。内部的结构据说是砖拱型的。不知何年何月被人盗过。据说盗贼从里面盗窃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其中有一顶金制皇冠。 村南的慧觉寺,现在残破不堪,只剩下五间正殿了。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寺里是个四合院,寺内东南西北都有完整的建筑,寺内有完整的玉皇大帝、阴间鬼怪等完整组合像群。这个寺是后人不知哪年筹措资金建造起来的。慧觉寺据我的理解应该就是为了纪念祖先北迁后,潘然悔悟,励志强盛的思想转变过程。 我知道在村的南面一九七几年劳动时曾经出土过一个古人用来杵米的石臼。当时在民兵连长的指挥下又把它埋到了原处;还是在村的南面,一九七几年浇地时,地下陷出了一个口径在四十厘米左右、深约一点五米、底径在八十厘米左右、用砖砌起来的简易建筑;村西北一片不知哪个年代的老坟。 我们村里的几处地名叫得很奇怪:村的正北有一条路叫官道,笔直地由南向北三百多米,三百多米以外又一直向北一直通到很远的北山里。官道东面有大约八十多亩地的坪和沟,分别叫教场坪和教场沟;村的西北有一个大约六十亩地的坪叫寨騅坪。正南有一个出口,正东只有一条便道,南、东、北三面崖面高约十几米,陡削壁立。西面连着寨騅坪的沟叫圈马沟;村与寨騅坪中间有一条沟叫骑马沟;寨騅坪北面和骑马沟北面是大龙沟和小龙沟。沟里面分布着前面所说的二处地道且二沟弯弯曲曲绵延十几公里通向北面的大山里。村里土城遗址的西北面叫凉亭上,半崖中间有前面所说的一处地道。 听村里居民代代口头相传,古时村中城堡里有一个老太太很有福气。每到秋收季节用扇车(一种用来弄干净粮食的工具)扇米时,只要老人往扇车跟前一坐,收获的粮食几天几夜也扇不完;前面我和村民劳动时发现的简易建筑,老人告诉那是古时候六十花甲尽后,老人用来养老送终的地方。 据我的分析和猜测。村里那几十处深遂难测、形态各异、明处的和暗处的土洞,是祖先为了储存粮草和避乱灾祸用的;周易八卦是祖先周文王发明的,祖先在我村的地面布置是中央建城堡、南面储存粮草、西北的寨騅坪屯集兵马(西北属兑)、东北的教场坪用来排兵布阵教习军事、骑马沟大小龙沟圈马沟连接官道到教场坪在北面(北面属水)讲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构成攻防有序、来去自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机动布局。西北的凉亭应该是祖先瞭望、观察情况或者休闲纳凉的地方。村中间的许多鼓儿石头和大条石头分明是古人的巨大建筑使用的。 家乡,我可爱的家乡!郭氏,我尊敬的祖先!人生真是太难了!我的祖宗爷,您们为了生存、强盛,千里迢迢、浩浩荡荡从河南荧阳来到被封的阳曲,在白马掌靠北的中心地带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和根据地。您们为了生存,又怕敌人打听到你们的信息,故意把村名叫成了白家社;您们又为防止敌人追赶、侵略,在村内深挖洞、广积粮;为了报仇雪恨,发愤图强,又积极厉兵秣马、排兵布阵、磨刀霍霍。狠哉!壮哉!酷哉!真是王侯将相的种子、智勇双全的英雄。身为郭氏后人,为祖先的壮志和雄心所敬仰;为祖先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所感动;为祖先的聪明和胆略佩服的五体投地。“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天下英雄,舍我其谁?泱泱华夏,不强才怪!喜看后浪推前浪,喜看新人继祖宗。二千七百多年已经过去,郭氏家族枝繁叶茂,树大根深,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和知名人士;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情;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人生壮丽凯歌。 我们华夏子孙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承先祖未尽的事业,开创祖国美好的未来,向祖先那样树雄心、立壮志,艰苦奋斗、发愤图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 郭荣生于 2009年4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