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才可以搜索) 登录
郭网 www.guo.ac.cn
当前位置:  郭网首页 > 郭荣生 > 郭氏之源最后推定---太原阳曲泥屯白(百)家社村 [精品] 最新评论 | 最新文章hot | 热门文章 | 热心宗亲
郭网首页 >>  起源繁衍 | 郭姓名人 | 宗族文化  家族动态 | 研究专栏   在线读书   浙江联谊会 | 虢国博物馆
       郡望堂号 | 子仪世家 | 文史论坛  大众探讨 | 郭养法专栏  郭世和著作  郭姓起名 | 寻根 | 交流
→ 投稿
郭氏之源最后推定---太原阳曲泥屯白(百)家社村

郭网(www.guo.ac.cn) 2015/2/1 23:23:21

    本人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曾经考虑了好几天。一是心情激动难以掩饰,那天晚上竟然为此一夜无眠;二是感觉到这篇文章发出去的份量和责任重大,觉得还是慎重些好,因此延迟了好几天。
    探讨郭氏之源问题,信息伴随着我已经将近二十年时间。我开始介入这个问题是2008年年底,从那以后,我陆续在各个有关网站发表文章,集腋成裘,聚少成多。到现在为止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字的内容了。
    今天我为什么会为此激动?就是关于郭氏之源问题的最关键词语“序封阳曲”的谜团已经解开;历史关于太原市“晋水”和“汾水”的问题也被揭开。这两个问题被解决,我从郭氏源头白家社村向上溯源到国家、我们郭姓宗亲的各种记录的关键被打开,郭氏之源问题水落石出。咋能不让人高兴和激动。
一、正确看待“序封阳曲”这句话。
    “序封阳曲”这句话是《新唐书.宰相世事表》中关于郭氏起源的表述关键词语。郭氏是如何得来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是:"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淮、配、镇。镇,谒者仆射、昌平侯。裔孙从颍川。"
    上面这一段话很清楚地说明了我们郭氏的来源是”序封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
    《新唐书》的问世,首先是皇帝钦点,然后是北宋当时最有名望、最有权威、最高机构组织编撰而成的。它可与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相提并论。它也可以和现代的美国和西方的议会制下的参议院、众议院通过的决议相提并论。他的尊严、地位、规格是至高无上的,是任何人无权变动的。《新唐书》对郭氏起源的记载是历史走到了公元一零六零年时的一座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我们郭氏后裔以及关心郭氏起源问题的其他人应当承《新唐书》之前、启《新唐书》之后,继《新唐书》之往、开《新唐书》之来,以此为出发点,顺藤摸瓜,进一步在阳曲寻找郭氏起源地。这才是正道。
    《新唐书》是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全书完成,由曾公亮进呈。 宋仁宗认为的《唐书》浅陋,下诏重修。前后参预其事的有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王畴、宋敏求、刘羲叟等人。
    (上面的这二段话是我在2010年8月8日写在《回复郭**等人 捍卫《新唐书》尊严》这篇文章里的一段话。由于这篇文章措辞比较激烈,当时发表以后得罪了不少宗亲,以至于现在“中华郭氏文化研究网”我的专栏里和郭在权主办的“中华郭氏网”里全部找不到了。今天我不得不再次重申。)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欧阳修这位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在他53岁的时候总结出了郭氏起源的理论的,绝不是有些宗亲猜测和诋毁、不负责任的那样,属于比较慎重和成熟的研究成果。
    东汉应劭说过:“河千里一曲当其阳,故名阳曲”。这里的这句话说明了“阳曲”的含义。就是这句话,我们郭姓宗亲在研究郭氏起源的时候,按照山西省的地理版图找出了三个地方,即三门峡黄河拐弯处、定襄滹沱河拐弯处和太原北面的汾河拐弯处。并为此大做文章考证研究。现在看来:
    1、东汉应劭所指的“阳曲”是定襄滹沱河拐弯处是对的,因为那时候的阳曲县是在定襄设立的;但是,“序封阳曲”所指的“阳曲”不是此“阳曲”,而是太原北面的汾河的拐弯处的“阳曲”。
    2、三国时期,曹操曾迁“阳曲”(那时候的定襄)之民于太原北面的现在的阳曲镇。从此,太原北面的大部分地面成了“阳曲”的代名词。从东汉到三国、俩晋、南北朝、隋朝、唐代,一直到宋代,时间跨过了将近800年,这时候的欧阳修等学术权威研究郭氏起源不可能还是按照800年以前的“阳曲”地理划分来指出:序封阳曲是指忻州地区定襄(那时的阳曲)地带的。
    如果这条理由还是说服不了我们的宗亲,大家再看欧阳修在他64岁秋天写给苻竹郭氏古谱的《郭氏古谱序》:
    《郭氏古谱序》载:“ 郭氏之先,本出周王季之後,爲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封於虢而氏之,曰仲、曰叔者謂之虢仲、虢叔。今陝地有東虢、西虢、南虢、北虢。北虢在大陽,又曰上陽,今河東郡;東虢在榮陽,屬河南郡;南虢卽虢亭是也;西虢屬雍州,卽漢之馮翊是也,後稱虢公,周惠王時,殺王子頹有功,遂得虎牢以東之地,今成臯也,並酒泉焉,後爲晉所滅。今晉水東入汾陽,屬太原郡,而虢公其族出奔京師,子孫多就城郭園池以居,因以爲氏。虢、郭聲之近也,故京城有東郭市、西郭池,皆以此也。後之郭隗者,客于燕,卒復燕,昭王得士實自隗始。及漢興郭氏復盛,有曰蒙、曰亭、曰忠者,皆封列侯;故今有五望焉,太原、河南、穎川、東郡、馮翊是也。漢室旣東,郭氏鼎盛,其聲華著者曰泰,字林宗,屢舉不就,雅尚清高,爲世所慕;又有仕於晉者曰璞,洽聞博識,尤深陰陽卜筮之學,不從王氏之變,遂殞厥身。迨至李唐,郭氏尤盛,有曰知運者,多軍功,封太原郡公。又其最顯者曰子儀,世居華州鄭縣,身長七尺二寸,唐玄宗時,以武舉異等補左衛長史,天寶十四年,加授靈武太守、進御史大夫;肅宗立,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中加司封代國公,食邑千戶;乾元初,進中書令,加副元帥,封汾陽郡王,賜御馬、銀器、雜彩;代宗立,詔充肅宗山陵使,賜鐵卷、圖形淩煙閣,又賜美人六十;大曆中自陳衰老乞骸歸,代宗詔曰:朕終始倚賴,未可去位;德宗立,詔充代宗山陵使,賜號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增戶一千,給糧一千五百石、馬二百匹。建中二年薨,享年八十有五;德宗痛悼,廢朝五日,贈太師,陪葬建陵;德宗御安福門哭送其喪,百官陪泣流涕;謚忠武,配享代宗黃帝廟。敕令著一品墳,崇一丈八尺,詔特增一丈,通二丈八尺,以旌表元勳。
    子儀歲入官俸二十四萬緡,宅居親仁里通永巷四分之一。八子曜、旰、晞、昢、晤、曖、曙、映,皆爲顯官,孫曾數十,尤爲超擢。曖女爲憲宗后,生穆宗。家人三千,莫知其名;前後賜良田、美器、名園、甲館不勝紀。代宗不名,呼爲大臣,身系天下安危者三十年,校中書令二十四考。八子七婿皆貴顯朝廷,諸孫不能盡識,每至問安,但頷之而已。富貴壽考,哀榮始終,人臣之道無歉焉。贊曰:倚与汾陽,功扶卒倉;
     秉仁蹈義,鐵心石腸;
     四朝靖亂,百世其昌;
     爲臣之道,敢告忠良。
   (宋熙甯四年辛亥秋七月之吉觀文殿大學士太子少師歐陽修拜撰 )
    上面《郭氏古谱序》中有一段话:“今晉水東入汾陽,屬太原郡,而虢公其族出奔京師,子孫多就城郭園池以居,因以爲氏”。《郭氏古谱序》中写这段话,已经含含糊糊地指出了郭氏之源“序封阳曲”的大概地理位置在太原“汾水”和“晋水”一代。也就是说,此时处于人生学识和水平最高峰的欧阳修先生在郭氏起源问题上所指的“阳曲”决不是指的相对于他所处年代800年以前所称的山西省忻州地区的定襄一带;一个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身居文坛领袖的欧阳修先生以及同他在一起的学术权威们,绝不可能不负责任地在郭氏起源问题上指出两个不同的地理位置。因此,“序封阳曲”肯定指得是在太原北面的汾河拐弯处的阳曲。郭氏起源应该在太原“汾水”和“晋水”一代。
二、正确看待“汾水”和“晋水”的地理位置。
    1、“汾水”称名已久,指的是山西省境内的汾河,汾河拐弯处指的是太原北面。汾河从汾源地宁武管涔山出发,经过娄烦县的静游镇至太原北郊区下兰村,方向为东西方向;从下兰村向阳店拐弯以后,由北向南流去。历史上对于“汾水”的疑问几乎没有,这里不再赘述。
    2、“晋水”这个名词出现的也很多,但是,对于“晋水”指得是山西境内的哪一条河流,历史上说法较多。一是山西省南部运城地区的河流,历史上曾经叫“晋水”;二是太原市南面从晋祠公园内发源而流出的一股水叫“晋水”;三是太原市北面、现在发源于阳曲县泥屯镇北面三十多公里的、分水岭南面的赤泥社。
    “太原,山围三面,河阻一方,地势险固,有若秦蜀。”
    山围三面”,指的是太原的东山、西山和北面东西走向的石岭山脉;“山围三面”充分说明了太原市的地理条件是北高南低。
    关于郭氏起源牵涉的“晋水”是指上述太原地区的两处“晋水。因此,山西省南部运城地区的河流名称不在话题之内。
    中国历史上,从公元 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到赵氏兄弟经“三下河东”,于公元 979年攻下晋阳,采取的办法就是利用“汾、晋之水”水罐晋阳城的。既然用水淹没晋阳城,从太原地势北高南低的地形看,一定是从太原市的北面,利用“汾晋之水”,才能够达到成功的。这一重要历史事实说明:“晋水”指的是太原北面的河流,而不是太原南面的从晋祠流出来的一股水流。
    这样一来,通观太原市的地图,就可以看到,太原北面的“晋水”河流,指得就是现在发源于阳曲县泥屯镇北面三十多公里的赤泥社分水岭的泥屯河。这条河,在《太原府志集全》中是这样描写的:“龙泉水,自本县西北一百五十里静乐县界流入,经芦子社过白马故府,侧至横渠之南,合扫谷水入于汾水”。《山西古今地名词典》(三晋出版社)太原阳曲县第45页:“泥屯河,发源于泥屯镇的石家庄村和赤泥社村分水岭。由西北俩岔汇于岔上,南经思西、归朝、伽东、泥屯,出芦家河,进入太原市尖草坪区汇入汾河。” 这样解释,正好应证了《郭氏古谱序》中“今晉水東入汾陽,屬太原郡,”半句话;而坐落于白马掌内泥屯镇的白家社村这个有着郭姓文化丰富资源的村落又正好应证了《郭氏古谱序》中“而虢公其族出奔京師,子孫多就城郭園池以居,因以爲氏”。这后半句话。
    郭氏之源在太原北面的“汾水”、“晋水”流域,不止欧阳修等学术权威们肯定。全国各地郭姓宗亲家谱或者祖祠记载的关于“晋水”、“汾水”对联代表了在外游子怀念祖先、怀念家乡的愿望。
    1、晋水功勋世族  汾阳将相传芳
    2、晋水功勋绵祖德  汾阳将相旧家风
    3、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  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
    4、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  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等等。
三、关于“汾阳”。
    这几年在郭氏起源问题上,关于“汾阳”二字的争论很多。最终结果:太原北面、阳曲县地界在明代以前一直称名“汾阳”;太原南面、现在吕梁地区的汾阳市是明万历二十三年以后才正式称名“汾阳”的。
    郭世和宗亲这位研究郭姓文化的先驱者在他的著作里写道:“郭子仪祖籍地是阳曲(太原),无疑郭子仪的儿子的祖籍地也是阳曲(太原),所以郭子仪长子郭曜封太原郡开国公;四子郭昢封为清源县开国公;五子郭晤刲为乐平开国男;七子郭曙追封为祁国公;八子郭映封为寿阳县开国男。以上被封的五个地方都在唐时太原郡范围内,而唐时的西河郡的隰城、介休、永安、平遥、灵石、绵上,一个也没有被郭子仪后代所封上。唐朝皇帝是清楚的,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汾阳即阳曲,在阳曲东南,即五子、八子的封地;南边是太原、清源、祁,为长子、四子、七子的封地。为什么封爵不到西河郡呢?因为西河郡不是郭子仪的祖籍地和得姓地。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后,本族便以“汾阳”为堂号。郭子仪的子孙便以“汾阳”为荣,以“汾阳”为标志,一直到今天。只要提起“汾阳郭氏”,谁都知道这是郭子仪的子孙,自然而然地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我国当代文史学家郭沫若虽然祖居四川乐山,可是故居门庭上醒目书悬“汾阳世第”。这无疑是在向子孙和外姓表明郭氏之血脉源流。”    
    近查大梁郭氏《汾阳堂族谱》还知道,和郭子仪同辈的郭幼洲曾经是那时的“少府监袭太原公”;小辈郭*是“试协律郎晋阳男”。先祖郭子仪再造唐室,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把太原地区用郭家人重兵防守;本人被封为“汾阳王”;阳曲县泥屯的白马掌又是“府兵之地”;白家社又地处汾阳之滨、背靠大山、能攻能守、能战能躲、又是有寨咀、骑马沟、校场、官道、关隘等古迹的地方;白家社的“社”又符合《唐故上大都督骑都尉郭府君之碑碣并序》中碑文在追述郭氏渊源时说的:“自姜嫄履迹,乃诞隆周,王季君临,爰生虢叔,褒称郭氏,命翼宗周,表望太原,建社阳曲。”的“社”。郭氏之源除太原阳曲泥屯白家社村以外,还有什么地方具备郭氏起源的条件呢?  
    “太原之上 汾阳之滨。地非缥渺 栖止其神。舟不用楫 车不用轮。望我先祖 佑我后人。
    自古有言 祭则受福。列祖是临 畴敢不肃。礼成告彻 毋疏毋渎。对此馂余 益思敬睦。”
    上面两段话是四川育贤郭氏家族家谱中保留的古代郭姓宗亲祭祀郭氏祖先的《乐章七首》中的“佑启后人之章”和“礼成告彻之章”。既然是祭祀祖先的乐章,它就是那时大多数郭姓宗亲的心情和愿望的表达。是众多郭姓宗亲的智慧结晶。这段话中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郭姓宗亲:郭氏之源在“太原之上,汾阳之滨”哪里栖住着我们郭氏的神灵。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白(百)家社是郭氏之源呢?

         作者:郭荣生

                                          二〇一五年二月一日

录入:郭荣生
 发表评论  [已有1个评论] [2737次浏览] [进入打印页面]
重要提示:该文由原作者委托郭网为其独家互联网首发或由作者亲自发表,
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该文观点不代表郭网及郭网站长郭池的观点。
上一篇: 高山仰止 高屋建瓴 超凡脱俗 超群出众
下一篇: 全面了解欧阳修之一
文章评论
郭荣生(2015/2/5 19:53:25):
宋代欧阳修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坛领袖人物。《新唐书》的问世,是对宋代以前的中华历史文化的概括和总结。这样得出来的结论,那不应该是一般老百姓、或者说仅仅知道一点皮毛知识的有关人员就可以和其并肩而坐、相提并论的。就是这样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一个人,对于郭氏起源的结论不可能今天说这里,明天说那里;他不仅对郭氏起源提出了指导意见,而且,对先祖郭子仪的画像提了词 :
歐陽修贊汾陽王父子像
                         當年郭相智謀深,提策乾綱盡比忠;
                         蓋世勳勞昭汗簡,傳家文獻藹儒林。
                         生前義重明時寶,沒後名優上國琛;
                         今日展圖如在目,恍從鳴珮廳綸音。

子仪公赞
                                          (庐陵欧阳修撰)
                                            
                           天宝末年,盗发羯虏。
                           孰为干成,汾阳尚父。
                           首提孤军,不必险阻。
                           转战逐北,谊不还顾。      
                           六军西狩,伊谁当伫。伫(原文没有单人旁 )
                           幸有东储,即位灵武。
                           克平两京,遂遭憎恶。
                           诡夺兵柄,退然闲处。
                           吐蕃入寇,承命出禦。
                           收兵分屯,夜聚万炬。
                           贼疑且遁,尚疑首鼠。
                           复屯泾阳,虏来觇语。
                           令公诚存,可得一覩。
                           单骑免胄,往见赞普。
                           回纥罗拜,宴饮欢叙。
                           誓好如初,再奠区宇。
                           遇人以诚,猜息谋沮。
                           八子七婿,鹓鸾簉羽。
                           颔辩诸孙,多寿多嘏。
                           猗欤汾阳,功扶卒仓。
                           秉仁蹈义,铁心石肠。
                           四朝靖乱,五世其昌。
                           为臣之节,敢告忠良。

这说明,欧阳修先生对我们郭氏、对先祖郭子仪是怀着十分尊敬的心情来看待的。这样一位异性伟人倾注毕生精力得出来的关于郭氏起源的结论,我们的郭姓宗亲多少年来不重视他,并且对他不恭不敬。这实在不是郭姓子孙所应该做的。

共有1个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
 

相关精品

郭氏之源最后推定---太原阳曲..
耿彦波谈人生选择:要为往圣继绝..
五个碑文!
《康谷郭氏宗谱》记载郭氏起源考
《汾阳祖庙》碑全文初译
相比较而存在 相斗争而发展
郭子仪就是现在阳曲县人的重要证..
白家社的文化底蕴足以解开郭氏起..
对郭姓取名的建议
郭氏后裔对祖先起源资料应正确理解

相关热点

白(百)家社村郭氏家谱
祝贺白家社郭氏祠堂顺利奠基
资料三:十大实事证实:现在的阳..
明珠埋土日久深 无光无亮到如今
资料一:现在的阳曲县白家社村就..
郭子仪就是现在阳曲县人的重要证..
纪念活动邀请通知
每年农历六月十八是郭氏复兴纪念日
专家初步断定--白家社(百家社..
白家社是郭氏心中的圣地之三--..

联系郭网

郭池

郭网站长:郭池
aymi@163.com(投稿专用邮箱)
7749027(QQ)
(+86)13660070101

郭网 郭网 www.guo.ac.cn ©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郭网) 版权所有 TOP

关于郭网 | 贺信贺赠 | 投稿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天文爱好者无心插柳

 鸣谢!郭养法、郭一民、天府游侠、郭征记、郭浩军、郭荣生、郭青萍、郭世科、郭道梦、宁根峡、郭世和、郭升平、阎广勤、贾祝文、郭亚阔、郭发源、郭安胤(不分先后)……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Since 2004.5.7 郭池作品 郭池 By Aymi贴吧_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