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断断续续地论证了现在的阳曲县白家社村就是俩千多年前虢叔裔孙郭序被封阳曲后的建都地,也是中华郭氏得姓之地。今天我在这里再一次、全面地论述一次,为天下郭氏后裔俩千多年的寻根渴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一、后来发现的白家社的文化底蕴。 文化大革命以前,白家社村里存在许多文化遗迹。在村的南面有一座修的较好的四合院,就是我在以前文章里提到的“慧庵寺”。现在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寺的正面是佛教释迦牟尼佛、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塑像;东面是唐三藏印度取经塑像;南面是八仙过海和雷震子塑像;西面是人间地狱各种塑像。整个寺院规模较大,在当地是很有名的。 在村的偏南方向,按村庄的布局看是凤凰头的地方,有一座大郎庙。里面供奉着一个母亲和儿子塑像。经过认真考证,是周代起源神话传说中的“姜塬履迹”塑像。母亲就是姜塬,儿子就是后稷。姜塬履上帝脚印而生后稷。后稷四世生公刘;公刘十世生古公儃父;古公儃父四世生子昌,就是周文王。 在村的中心位置建龙天庙;在村的西面是奶奶庙;村的北面是文庙。龙天庙里的塑像供奉的是谁?现在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考证。奶奶庙也不清楚,文庙供奉的是孔圣人孔子的塑像。 村里这么多的寺庙,据“重修白衣观音庙碑记”记载,是明代明朝郡马、出生于白家社的、现在郭文式家谱中明确记载的郭财广率众所修。这些说明前面的郭氏前辈早已对白家社的郭氏起源文化有比较清晰地认识。再加上我在前面文章里提到的白家社的风水地理、人文地名、历史故事这些都说明白家社的郭氏文化底蕴确实不一般。 二、虢氏从三门峡灭亡以后到东汉汉武帝期间五百多年时间隐姓埋名。 翻阅中国几千年历史,就蔡东潘先生所著的历史演义而言,“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从秦朝往后一直到汉武帝刘彻在位时大约一百三十年间,上溯到东周时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四百四十九年合起来大约五百多年的时间里,虢氏先祖被郑武王打败后,又在公元前六百多年被晋国灭亡以后,历史上记载了虢氏亡民被晋国人赶到现在的汾阳屯集居住的事实。就在这五百年左右的时间里,虢氏、郭氏历史上只反映了燕国招贤纳士时郭愧的故事。这五百年的时间里,咋么就没有一个人显山露水呢? 为什么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论断呢? 近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把犹太人差点赶净杀绝,而现在以色列这个小国又为何安稳立足,有时事无忌惮呢? 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很明白地记载说:“周文王季弟虢叔,封于虢,或曰郭公,因以为氏。望出太原、华阴、冯翊。”另外,《公羊传》也指出:“虢,谓之郭,声之转也。”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是:"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淮、配、镇。镇,谒者仆射、昌平侯。裔孙从颍川。" 近代郭氏伟人郭沫若先生曾写过一篇诗歌《凤凰涅槃》。 “除夕将近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 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 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 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 天色昏黄了,香木集高了, 凤已飞倦了, 凰已飞倦了, 他们的死期将近了。 凤啄香木, 一星星的火点迸飞。 凰扇火星, 一缕缕的香烟上腾。凤又啄, 凰又扇, 山上的香烟弥散, 山上的火光弥满。 夜色已深了, 香木已燃了, 凤已啄倦了, 凰已扇倦了,…… 悲哀呀!烦恼呀!寂寥呀!衰败呀! 啊啊! 火光熊熊了。 香气蓬蓬了。 时期已到了。 死期已到了。 身外的一切,身内的一切! 一切的一切! 请了!请了! 凤凰和鸣 我们更生了。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切,更生了。 一切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 你便是我。 火便是凤。 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我们光明,我们新鲜,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我们热诚,我们挚爱。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我们生动,我们自由,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我们欢唱,我们翱翔。 我们翱翔,我们欢唱。 一切的一切,常在欢唱。 一切的一切,常在欢唱。 是你在欢唱?是我在欢唱? 是「他」在欢唱?是火在欢唱? 欢唱在歌唱! 欢唱在欢唱! 只有欢唱! 只有欢唱! 欢唱!欢唱! 欢唱!” 涅盘是脱胎换骨!涅盘是破茧成蝶!涅盘是浴火重生!涅盘,是潜能发挥到极致,震撼的美! 对照我们郭氏,至三门峡虢氏灭亡以后,经历了脱胎换骨、破茧成蝶、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过程,隐姓埋名几百年以后,从白家社走向全国,走向了世界 前五百年虢氏盛极辉煌荣华富贵志得意满骄奢淫逸穷兵黩武由盛而衰最终灭亡; 后五百年郭氏序封阳曲虢转为郭隐姓埋名韬光养晦从零开始逐渐发展称雄天下。。 三、大量的事实证明,石臼的用途和存在的年代同白家社现在发现的大量石臼和祖先建都的事实相吻合。 我在前面的文章《郭氏后裔应对祖先资料正确理解》之“白家社村现在发现的十几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石臼应该是郭序祖先建都地的间接证据之二”中,畅述了石臼的解释、石臼的作用和目前石臼的发现情况。这里我把后来发表的有关“石臼”的帖子补充如下: 1、蔡东潘所著“前汉演义”上册353页记载有关“石臼”的使用。 吕太后既得专权,平生最切齿的,无过戚氏。勒令舂米,日有定限。戚氏是一个只知弹唱,未娴井臼,一双柔依的玉手,咋能禁得起一个米杵?没奈何勉力挣扎,携杵学春,春一回,哭一回。 2、蔡东潘所著“后汉演义”上册216页记载有关“石臼”的使用。 孟氏有女,年有三十,体肥而黑,力能举臼,尝择配不嫁。 3、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的社会生活。读《诗经》,可以大体了解二千多年前祖先的生活。可以知道白家社现存的大小石臼、大小土洞应是祖先那时候的生活产物;白家社背山向水的地理位置正是祖先生存发展的理想之地。 《诗经》中的《生民》第七章写到: 诞我祀如何 我们的祭祀是咋样? 或春或揄, 有的舂米,有的舀米, 或簸或蹂, 有的簸糠,有的搓粃。 释之叟叟, 淘起米来声音淅沥, 烝之浮浮。 蒸起米来漂浮香气。 载谋载惟, 于是占卜祭神的时候, 取萧祭脂, 取来香草涂上祭祀用的羊脂, 取羝以帗。 取来公羊剥去皮。 载燔载烈, 又是烤,又是烧, 以兴嗣岁。 祈求继续得个好年岁。 * * * 其中“或春或揄,”、“或簸或蹂”,道出了当时劳动人民加工谷物的生活场景。这里的舂米所用的工具就是“石臼”。 上述1-3记述的是从周代开始到后汉中期,这个时代劳动人民以及宫廷贵族加工粮食的方式。 大量的事实证明,石臼的用途和存在的年代同白家社现在发现的大量石臼和祖先建都的事实相吻合。 四、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在郭氏起源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许多不同看法,这是正常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希望我们郭氏后裔把个人的见解同官家的结论区别开来;把真实的历史同政治经济区别开来。 相比较而言,白家社的郭氏文化历史悠久,大量的事实说明,现在的白家社就是虢叔裔孙郭序“被封阳曲”后的建都地。也是中华郭氏得姓之地。时至今日,尽管有关专家没有统一的意见,没有给予肯定的答复,这并不影响我们郭氏后裔寻根祭祖的渴望。我们也默认专家也是有局限性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郭氏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2010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很快就要来到了。白家社郭氏文化理事会决定在村里重建“慧庵寺”(已于2010年清明奠基)的基础上,在2010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前后几天在白家社举行修建“郭氏祠堂”奠基仪式暨虢叔裔孙郭序“被封阳曲”、中华郭氏得姓、复兴纪念活动。届时,希海内外各郭氏宗亲团体、郭氏企业、郭氏网站负责人、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关心支持郭氏文化的家门以及所有从白家社走出去的郭氏后代返乡祭祖、共庆重生。 ————郭荣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