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才可以搜索) 登录
郭网 www.guo.ac.cn
当前位置:  郭网首页 > 郭世科 > 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史实佐证汾阳郭氏 [置顶] 最新评论 | 最新文章hot | 热门文章 | 热心宗亲
郭网首页 >>  起源繁衍 | 郭姓名人 | 宗族文化  家族动态 | 研究专栏   在线读书   浙江联谊会 | 虢国博物馆
       郡望堂号 | 子仪世家 | 文史论坛  大众探讨 | 郭养法专栏  郭世和著作  郭姓起名 | 寻根 | 交流
→ 投稿
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史实佐证汾阳郭氏

郭网(www.guo.ac.cn) 2014/5/19 11:49:58

             史实佐证汾阳郭氏
      ——兼谈郭世和先生《历史解读郭氏阳曲之源》所误
              郭世科 郭志强

  浙江省郭子仪后裔联谊会会刊《汾阳家风》第八期发表笔者论文——《走出迷团 正本清源 摒弃偏见 共谋发展》之后,第九期上又刋出江西郭世和先生的《历史解读郭氏阳曲之源》。

  世和先生所论与笔者论据、论证大相径庭,今一一提出,纠世和先生所误,供诸位专家学者鉴别。

  一、东周、汉代之阳曲並非今阳曲

  世和先生将史书上出现的从东周时期地在平陆的阳曲虚名,到西汉出现的地在定襄的阳曲实名,再到东汉末年狼孟取代定襄始名阳曲的全部历史,一概以真名实地之阳曲加冕予今阳曲头上,连早在东周时期虢氏家族建在北虢即今平陆境内的宗庙社稷,也拿“建社阳曲”套用,定在时隔980年后的今阳曲在地。

  对于今日之阳曲,我们承认其在郭氏发展长河中的历史地位,也出过不少郭氏名人。但它的形成不在周代,也不在西汉,而是在东汉末年,即曹操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占晋阳后迁原在定襄的阳曲之民越过系舟山于狼孟,改狼孟为阳曲,距东汉灭亡的公元220年仅剩5年,这是今日阳曲真真实实的置县历史。如果不尊重这一史实,其理论就失去立脚之处,其研究就沒有价值。

  二、定襄阳曲郭氏与汾州汾阳郭氏是太原郭氏的两大主流

  出现于西汉的定襄阳曲,综合考证诸多史料得出:此阳曲郭氏应为原崞山或崞县郭氏一支,同源于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虞灭虢”,大部虢国之民迁到晋国边沿汾阳、孝义在地,组建虢(瓜)衍县,改虢姓为郭姓;少数流落距晋国更远的崞山,依山建邑,称名崞县,也改虢姓为郭姓。到西汉年间,这一支崞县郭氏族人怀念故地,将聚居地改用原迁地泛指平陆而名的阳曲为县名,使阳曲之名由虚而实,直至汉末移去,方失去阳曲之称,易名定襄。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李吉也有相同考证,他在为《郭氏文化》所撰的序中写道:“三是出自姬姓,系周文王之弟虢仲、虢叔后裔,虢国衍派,即春秋时期,晋献公‘假虞灭虢’,将其臣民族属迁徙到晋国北边戎狄杂处的荒凉之地,屯田守边,拓土开疆。其中一支被迁至今汾阳、孝义接壤处,改虢为郭,地称虢城(延续至今),以示为虢国后裔;一支避难至今定襄、原平境内,依山筑城,将改虢为郭的‘郭’字邑旁去掉,加一山字,名曰崞城(即崞县)。为纪念其迁自北虢,后人还将聚居地亦以原迁地‘河千里一曲’泛指阳曲称名。这两支郭氏,就成为太原郭氏的两大主流。”

  三、“序封阳曲”非今之阳曲,是泛指平陆阳曲

  阳曲之名始于周,阳曲之县始于汉。具体来说,阳曲之名是由“序封阳曲”而来。即周平王东迁三年之后的公元前767年,郑国侵吞虢叔封地河南荥阳(古称虢亭)东虢国,周平王为平息众怒,给虢叔裔孙序另选地盘封侯,封在黄河千里一“曲”又为黄河之“阳”的黄河北岸今平陆县(古下阳也称夏阳),与随平王东迁而由陝西宝鸡(古称虢镇)迁在河南三门峽(古上阳、陕州、陕县)的西虢国虢仲后裔对岸,故史称黄河南岸为南虢,黄河北岸为北虢。至此,东虢演变为北虢,是虢叔之后;西虢演变为南虢,是虢仲之裔;留在西虢原地的,改称为小虢。这就是有史、有证,有名、有地,有侯、有国的五个虢国。《新唐书》所载“序封阳曲”即由此而来,只是原意如东汉应劭所说:“黄河千里一曲,当其阳,故曰阳曲也。”是指序公封地即北虢所在今平陆之位置,正是黄河在秦晋交界由北向南,到与河南交界转向东流,河北岸称阳,转湾处叫曲,故泛指序公封地为阳曲。世和先生不仅对“序封阳曲”这一泛指阳曲与定襄阳曲统统加在今阳曲头上,还将东汉应劭“黄河千里一曲”之说也硬套在今阳曲县这个实名之上。为了套用,他将应劭指的黄河说成汾河。且不知弄巧成拙,汾河是山西省内河,发源于宁武县境管岑山,汾河从宁武到阳曲,不到二百华里,够不上“千里”,且不流经阳曲附近。再说应劭其人是汉桓帝名臣,生卒约在153——196年间。桓帝之后还有两任汉帝,又延续50余年,而今阳曲由狼孟改今名是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占晋阳迁定襄阳曲之民于狼孟之时,应劭早已离开人间,难道他能予见到他死后20多年要发生的事吗?所以应劭所指绝对不是今之阳曲。

  四、周定王时代所有虢国已经消亡49年,何谈“序封阳曲”

  关于“序封阳曲”,世和先生还有这样一段论述:“到了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假道虞灭了北虢,过三年,又假道虞灭了南虢,回军途中灭虞,至此虞虢皆亡。到了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以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周定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后为郭氏。”世和先生接着写道:“我们不妨想一下,在这种背景下,定王会有可能把夏阳作为序之封地吗?他随后也说晋灭之。晋既灭之,有可能让序之后裔,形成太原、冯翊、华阴、颍川诸多郡望吗?真是纯属欺人之谈。”在此,世和先生为了与西虢虢仲划清界线,竟将“序封阳曲”由公元前767年,后移到公元前606年,晚了161年。就是距五个虢国最后消亡的北虢、南虢时间即公元前655年,也推迟了49年。且不知:平王东迁第三年的公元前767年郑国就吞灭东虢,而过了161年后,东周皇帝也由平王到定王又換了八代,最后一个虢国也已消亡49年,怎么会发生楚庄王为他人向周定王去清算历史陈腐旧账?虢国族人早已改为郭姓流落他方,周定王到那里去找虢序?又怎么“序封阳曲”?这个阳曲又在何处?难道这就是今之阳曲吗?

  五、今汾阳称名就是来自地处汾河之阳

  世和先生将原本为汾河之阳的今汾阳从汾阳剔出,生硬移位在今阳曲所在。为了证实,还用了“汾曲”二字,说“汾曲”就是“汾河之阳”,是今阳曲。且不说东汉应劭所指的是“黄河千里一曲”,而不是“汾河千里一曲”。“黄河千里一曲”来源于古代相传,“黄河源出于昆仑山,河水九曲,一曲千里,流入渤海。”即使说成汾河,亦在定襄称阳曲之时,既时代不对号,又“其地距‘汾曲之阳’还在百里之外”(此语引目2003年《山西日报》作者马晓东)。而今之汾阳,是历史上确凿无疑的汾河之阳,古代的汾河就是流经汾阳城东而过,汾阳之名就取其方位,来源于此。到明代汾河才改道于相邻平遥境内,就是改道,汾河仍在汾阳之东,距汾阳也不过十公里之遥,汾阳全境仍属汾河之阳。

  六、汾州、汾阳称名久远

  世和先生举山西《文史月刊》发表的《汾阳王爵封地在今汾阳县》一文中,《史记•晋世家》载“晋惠公遗书里克曰:‘诚得立,请遂封子于汾阳之邑’。” 说这里所指不是今汾阳,而是今阳曲。其否定法还是将汾河之阳由今汾阳移位到今阳曲。今汾阳有大、小相里村,村北太师墓有二碑,一为《唐上骑都尉相里瑞府君之碑》,一为后晋《建雄军节度使相里金碑》。碑云:“周时,晋有大夫里克,其妻同成氏,携少子季连,避难居于相城,遂呼为相里氏。协避窨全身之道,见因地得姓之由。”碑铭还云:“理徵因官,臣殷见忌,仲师逃祸,去其玉字,里克罹难,季连避地,潜居相城,配姓自有。”碑文表明,里克遇难,其妻携子避难汾阳,居住相城,改姓相里,是产生在汾阳的独特姓氏,相里村也由此而名。相里瑞、相里金是其后裔。两相里碑石所刻,清•乾隆《汾州府志》也有明确记载。如果说《史记•晋世家》“汾阳之邑”所指尚待考证,而发生在汾阳的这一史实与此关联却是肯定无疑的。

  要说汾阳,必提汾州。汾州置于北魏孝昌二年即公元526年,唐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改西河郡为浩州,三年复为汾州,直至明、清,虽有间断,但前后相接。汾州之外,还有汾隰、汾上之称;还有更早,清•康熙《汾阳县志》引《史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月,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时秦已收河东、太原,则此汾城当是汾州。”汾隰、汾上、汾城皆与汾河相关,应为汾阳别称。再者,改革开放以来汾阳先后出土的唐代墓志,有七块明确刻记从公元735年到公元871年汾阳就称名汾阳,正好就在公元762年郭子仪封爵汾阳王之前后。更有汾州府志、汾阳及古汾州辖县各版本县志载明,宋、金、元、明汾阳曾设汾阳郡、汾阳军、汾阳节度,有过汾阳节度使。民国年间汾阳县长王育昌收编的《汾阳县金石类编》,书中收入诸多汾阳在宋、金、元、明时代称名汾阳的金石刻记。因此,汾阳称名汾阳历史悠久,绝对不是到明代万历二十三年汾阳才称名汾阳。当然,今阳曲在隋末有九年、唐初有四年,总共十三年改称过汾阳之名的短暂过程,但那是子仪公封汾阳王140年前的事,相互是挂不上钩的。

  七、汾阳王封地今汾阳,形成郡望“汾阳堂”

  世和先生说郭子仪的长子、四子、五子、七子、八子均封在太原郡范围内,就证明阳曲是郭子仪的祖籍地,而汾、平、介、孝、灵一个也没有封上,就证明汾阳不是郭子仪的祖籍地。请问世和先生:你以太原郡范围确定祖籍,而你考清太原郡范围有多大吗?其实,从秦庄襄王四年即公元前246年置太原郡以来,汾阳就多属太原郡。东汉郭泰史称“太原界(介)休人”,而介休还远在今汾阳之南,距太原更远,能说介休周边县不在太原郡范围吗?史书明确记载,就在郭泰所处的东汉,汾阳(时称兹氏)就为太原郡(并州)所辖。

  由于今汾阳是子仪公先祖祖籍,是子仪公建功立业之地,是州郡所在,地理优越,区位显要,子仪公封地汾阳乃合情合理,由此形成汾阳郭氏、汾阳郡望、汾阳堂。郭如孝等合撰的定襄《西邢郭氏源流考略》中写道:笔者赴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中心查阅,找到“唐汾阳王郭子仪由陕西迁往汾阳”的记载。世和先生不认可汾阳为汾阳王封地,否定汾阳有汾阳王衣冠冢与汾阳王府,还恶语伤人是“纯属欺人之举!”不知世和先生何时来汾阳调查过?考查过?还是在那个时代生存过?是如何证明是造假的?你远在江西,难道你比汾阳人还了解汾阳吗?正由于汾阳是汾阳王封地,汾阳还三次建过三座汾阳王庙(唐代汾阳王庙也有邠州说,是误记还是各建一座?均有可能),县衙前还建过汾阳王阁,还有因汾阳王在汾州平息仆固怀恩之乱加封太尉而名的郭太尉庄(今汾阳王酒厂在地)。还有《唐故上大都督上骑都尉郭府君之碑碣并序》中所刻:“隗为燕相,禽作汉侯,封爵西河,乃居汾隰。”李吉先生解:“禽”应为“亭”,因“禽”、“亭”篆写相似,读音相近,又“禽”不入名。“亭”即郭亭,封河陵侯。河为西河今汾阳,陵为大陵今文水。汾隰为汾州隰城也即今汾阳。郭亭是郭子仪直系先祖,封侯在汾阳与文水境内。退一步说,即使这一破解有疑,碑志也铁证汉代有一郭氏“封爵西河,乃居汾隰。”这是一个难得的史证。当然,唐代汾阳的汾阳王府没有今日重建的汾阳王府宏大,那又怎么样?难道为纪念先祖搭建个活动平台、祭祖圣地,以传承郭氏文化,弘扬中华文明,还有什么过错吗?

  八、汾阳王后裔在汾阳,迁徙各地举汾阳

  由于汾阳地理环境优越,是历史上州郡所在,是中华郭氏得姓发祥之地,是子仪公先祖祖籍,由此而封爵汾阳王,封地就在今汾阳。“汾阳旧邑,盍有丕承”,汾阳王之子,也在“汾阳旧邑”承继受抚。正由于此,从唐代以来,汾阳有过汾阳王府、汾阳王阁、先后建过三座汾阳王庙。汾阳有诸多汾阳王后裔,至今有家谱记载的,有长子郭曜一支孝臣村郭氏,孝臣村称谓就是得名于“太原孝公”德宗皇帝对郭曜的谥封;有六子郭暧官邸所在爱子村,该村还建有汾阳王衣冠冢;有家谱、墓碑佐证,源流世系清晰,由汾阳郭村(今名崞村)迁出散居汾阳、孝义、交口等地的汾阳王六子郭暧后裔;有《唐书•公主传》“铦(郭暧四子,另有谱名镕)最少,自汾州刺史入为殿中监,尚西河公主。”更有山西省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收藏的家谱资料,清楚地记载有十支由汾阳迁徙各地的汾阳王后代。迁徙全国各地以至海外的汾阳王后裔,大多举“汾阳堂”、“汾阳郡望”、“汾阳世第”、“汾阳衍派”、“汾阳家风”等,连迁徙日本的汾阳王后代,起名也要用“汾阳”二字,称名“汾阳某某”。对先祖迁自汾阳,海内外不少郭氏家谱均有明确记载,回祖先故地汾阳寻根祭祖的郭氏宗亲源源不断。文史学家、当代文豪郭沫若,其四川乐山故居门额书有“汾阳世第”,自称“汾阳主人”,其先祖迁自汾阳。1965年12月4日,郭沫若来汾阳参观,刚入汾阳县境,就对陪同前来的山西领导说:“我这是回故乡来了!”在汾酒厂对劝酒人说:“回到家乡,不喝家乡酒,真枉此一行!”奇怪的是连郭沫若本人认定的祖籍汾阳,世和先生也要说成阳曲。

  九、郭氏主流虢国后,虢仲、虢叔是始祖

  由姫而虢由虢而郭的中华郭氏主流,均为虢国国君虢仲、虢叔之裔。其原因是:晋献公先灭地在平陆的虢叔后裔北虢,后灭地在三门峡的虢仲后裔南虢,此时南虢既有虢仲之后,又有北虢灭亡时逃来的虢叔之裔,所以“假虞灭虢”迁至虢(瓜)衍以及崞县改虢为郭的虢国族众,既有虢叔之后,又有虢仲之裔,此为今日天下郭氏之主流。所以尊虢叔为得姓始祖,是因北虢是虢国族人宗庙社稷所在。山西省社科院李吉先生也是这样认定。而世和先生将改虢为郭的郭氏族人截然划分:今汾阳郭氏、平陆郭氏、其他地方郭氏,都是虢仲后裔,都与“汾阳堂”无缘,与郭子仪无关,唯有阳曲才是虢叔后裔。在这里,既故技重演,拿出被搞乱的阳曲说事,混淆视听,搅乱思维;还要将晋献公“假虞灭虢”的北、南两个虢国虢氏族人统统说成是虢仲之后。如此划分两个支派,除了挑动矛盾,分裂家族,是不会有好作用的。

  十、同根共祖本一家,携手共建大中华

  关于郭氏源流,包括原山西省政协主席郭裕怀,原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张海瀛,原世界郭氏宗亲总会秘书长郭时礼,原三门峽市文物局长许永生,原河南省陝县史志办主任曹文东,原汾阳市史志办主任王希良,浙江郭武泉,河南郭震,安徽郭在权,四川郭振华,兰州郭小惠,太原马晓东、贾祝文,侯马郭锁柱,阳泉郭兆文,汾阳靳守宽、吕世宏、陈万象、张源等在内的诸多专家学者,博览史料,实地调查,引经据典,去假求真,先后发表论文,出版书藉,已有明确认定。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李吉先生和马志超先生编著的《郭氏史略》,更将阳曲之称的来龙去脉及其与郭氏的关系写的清清楚楚。李吉先生还对笔者那篇发表于《文史月刋》的《天下郭氏同根共祖》写过这样一段批语:“郭世科先生撰写的《天下郭氏同根共祖》一文,我拜读后,很受教益,史料较为准确翔实,尤其是源于太原及汾阳、阳曲的考辨更为具体,更为丰富,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郭氏寻根问祖大有助益,也便于澄清一些当前的不同争论,可作为郭氏研究的专文推介。”《天下郭氏同根共祖》一文,还被台湾出版的《山西文献》改题为《汾阳为郭氏之根》全文转发。笔者集大家之成,占得天独厚之条件,先后编著出版十余部郭氏文化书籍,对郭氏源流与汾阳郭氏均有深入挖掘与考证。应该说,郭氏迷团已经破解,绝大多数海内外郭氏宗亲与专家学者均已形成共识。

  郭氏文化研究中出现种种争论,本该是正常的。只有争论,才能辨明是非,才能正本清源,才能达到“家族的凝聚,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统一”之目的。而实现如此愿望,必须有个正确的理念,健康的意图;遵循“以史作证,以证佐事,以事明理,以理服人”的原则;勤于不断挖掘,更新知识,勇于抛弃谬误,服从真理。“在挖掘上,要抓紧再抓紧;在研究上,要严谨再严谨。”当然仍存在一些不同见解,也属正常。但不可久持偏见,故弄玄虚,更不可含沙射影,攻击他人。

  《郭氏家风》第九期上,还有一篇署名李吉的文章,标题是《太原阳曲是汾阳王郭子仪祖籍地》。经与李吉先生本人核实,答复是未曾写过也不知情。是何缘由,不得而知。

  2014年5月17日

录入:郭池
 发表评论  [已有3个评论] [3149次浏览] [进入打印页面]
重要提示:该文由原作者委托郭网为其独家互联网首发或由作者亲自发表,
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该文观点不代表郭网及郭网站长郭池的观点。
上一篇: 郭德广入闽及汉回之辨
下一篇: 我会应邀参加郭氏文化研讨会暨《郭氏望族》开拍式
文章评论
115.70.228.154(2014/7/17 13:31:06):
比较了各种证据。应该就是阳曲。希望作者不要再误导了。也许汾阳市的人也是起源于阳曲呢
183.206.105.228(2015/7/10 11:56:04):
"河千里一曲,当其阳,故曰阳曲也”明明应劭是如此说的,到了你嘴里怎么就多了一个字,请问世科先生我在你名前加孙郭世科,还是你么?你同意么?任何事情请尊重历史原貌!只凭这一点就可见你做学问的严谨性有待考虑!河千里一曲为什么不能是汾河千里一曲?因为虢国一直都是在汾河流域!
183.206.105.2(2015/7/11 10:57:53):
郭世科先生你综合的历史史料举例说出来,不能你说综合历史资料得出结论,要以金石为据,不能说综合就是综合,把你的历史资料及其资料中的论断摆出来,以理服人!
汾阳堂绝不是郡望,你这样的大家这点常识都没有!!!!
你说的汾阳王历祖籍在现汾阳,可是从郭亭到郭荣再到郭在严,没有一个子仪公家族人在历史及墓志承认其祖在现汾阳!是否先人都不能说话了,你就可以更改历史!这是篡改历史,误导郭氏后人。
做历史研究不能受经济利益趋势,也不能出卖祖宗,否则会成为郭氏发展历史中的罪人,会遗臭万年的!
共有3个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
 

相关精品

子仪公李光弼迥异结局原因浅析
汾阳王府楹联及释义(转载)
《汾阳军太守谢雨祭文碑》佐证金..
勿忘“九·一八” 追念郭松龄
家和万事兴
愿天下郭氏能精诚团结
春联贺春节
子仪公先辈是从由汾阳移居仕地的
春联贺春节
《打狗棍》编导郭靖宇

相关热点

郭氏与汾阳
汾阳称名历史久远
郭德广入闽及汉回之辨
致郭荣生的公开信
清·康熙《汾阳县志》有关汾阳称..
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史实佐证..
郭世科先生对郭氏文化的研究成果
七块唐代墓志 佐证汾阳称名
子仪公先辈是从由汾阳移居仕地的
壬辰年春节感谢信

联系郭网

郭池

郭网站长:郭池
aymi@163.com(投稿专用邮箱)
7749027(QQ)
(+86)13660070101

郭网 郭网 www.guo.ac.cn ©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郭网) 版权所有 TOP

关于郭网 | 贺信贺赠 | 投稿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天文爱好者无心插柳

 鸣谢!郭养法、郭一民、天府游侠、郭征记、郭浩军、郭荣生、郭青萍、郭世科、郭道梦、宁根峡、郭世和、郭升平、阎广勤、贾祝文、郭亚阔、郭发源、郭安胤(不分先后)……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Since 2004.5.7 郭池作品 郭池 By Aymi贴吧_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