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才可以搜索) 登录
郭网 www.guo.ac.cn
当前位置:  郭网首页 > 郭世科 > 郭氏与汾阳 [置顶] 最新评论 | 最新文章hot | 热门文章 | 热心宗亲
郭网首页 >>  起源繁衍 | 郭姓名人 | 宗族文化  家族动态 | 研究专栏   在线读书   浙江联谊会 | 虢国博物馆
       郡望堂号 | 子仪世家 | 文史论坛  大众探讨 | 郭养法专栏  郭世和著作  郭姓起名 | 寻根 | 交流
→ 投稿
郭氏与汾阳

郭网(www.guo.ac.cn) 2011/8/22 11:53:30

                          李吉

  郭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源远流长、人口众多的古老姓氏,也是当今炎黄苗裔中英贤荟萃、遍布中外的著名姓氏。山西省汾阳市正是中华郭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汾阳堂”就是海内外郭氏宗亲最崇尚的家族堂号。虽然,由于“汾阳”的建置沿革和地域区划屡有变更,史学界对此颇有争议,但春秋时晋献公“假虞灭虢”,迁其民于汾阳之虞、虢二城,“以族名地,建县虢衍”则是不争的史实。

  汾阳这个三晋名邑,西河重镇,历史悠久,文脉昌盛,既为中华郭氏发祥地之一,也是唐汾阳王郭子仪食封之地。据《春秋左传》、《国语·晋语》、《史记·晋世家》、《太平寰宇记》等史籍所戴,早在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虞灭虢”之后,即迁其民于今汾阳境内,“以族名地,设县以治”。因其系虢国后裔衍派,故名“虢衍”,今汾、孝两市之大、小虢城即其遗迹,距今已有2600余年,是华夏文明史上首批建县的地区,对中国郡、县制的行政沿革研究具有“活化石”的重大价值。嗣后,“虢衍”之民,筑城郭而居,“转虢为郭”,汾阳遂成为中华郭氏的祖庭圣地。乃至“林宗振汉,子仪鸣唐”,郭氏族人在汾阳大地演绎了一幕幕绚丽、壮阔的历史华章。尤其是唐肃宗上元三年(762年)郭子仪进封“汾阳郡王”之后,郭氏子孙“以地著望”,汾阳古邑“以族名世”,汾阳与郭氏更融为一体,“汾阳堂”成为海内外郭氏子孙众望所归的第一堂号,汾阳王郭子仪成为郭氏子孙推崇备至的圣贤偶像。

  这种以血缘与地缘交织的历史渊源,就凝炼为汾阳郭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历史文脉,成为汾阳地域文化中的珍贵资源。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初期,中国谱牒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海瀛,就曾组织专人到汾阳市实地考察、调研,发现了一批与汾阳王郭子仪相关的史料、遗址,并据此整理、出版了《汾阳王郭子仪谱传》,得到了海内外郭氏宗亲组织的认同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还在汾阳市城内南街设立了“汾阳王纪念堂”,与虢城村、爱子村、汾阳王衣冠冢构成一组郭氏人文景点,成为海内外郭氏子孙寻根谒祖的名胜之地。

  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和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海内外汾阳王郭氏后裔纷纷回大陆寻根,先后有世界郭氏宗亲总会秘书长郭时礼先生、新加坡郭氏宗亲会郭明星会长、泰国郭氏宗亲会秘书长郭远功先生,以及亚洲糖王郭鹤年,台湾科技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都曾到汾阳谒祖朝宗,或参加大型的郭氏宗亲活动。郭明星先生将一块汾阳古城城砖捧回新加坡虔心珍藏,郭鹤年则请回一幅汾阳王画像建祠供奉,充分体现了郭氏子孙对汾阳和汾阳王的赤子深情。

  近年来,汾阳郭氏族人又加大了郭氏文化研究的力度。以汾阳王后裔郭世科先生为主的郭氏族人,在汾阳市博物馆的鼎力襄助下,通过实地考察,先后发现、搜集整理了唐代《唐故上都督上骑都尉郭府君之碑》、《唐故大将军郭君之碑》、《大唐故宋府君墓志铭并序》、《唐故天水赵夫人墓志铭并序》等石刻文献,及世居汾阳、孝义的郭氏老家谱,为郭氏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佐证。2006年7月27日,又经各级相关部门批准,正式成立了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选举原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郭士星为会长,山西省原常务副省长、省政协主席郭裕怀为名誉会长,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为学术顾问,从而聚集了一支郭氏文化研究力量,先后出版印刷了郭世科先生编撰的《郭氏源流考》、《郭氏文化》、《郭氏文化(续)》、《和谐之圣汾阳王》、《汾阳王文化研讨专集》、《汾阳与汾阳王》等著作,创办了《郭氏研究》内部刊物。联络、接待了大批海内外郭氏宗亲组织和郭氏名人。

  2010年,汾阳市委、市政府在新上任的市委书记王志强主持下,遵循历史,适应需要,提出了打造“文化汾阳”的战略目标,将汾阳王郭子仪列为标志性人物,动员汾阳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巨资复建宏伟的汾阳王府,还在汾阳举办了有全国各地郭氏宗亲、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的汾阳王文化研讨会。今年5月,又接待了世界郭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郭石吉为总团长,副理事长、台北市郭姓宗亲会理事长郭明钦,台湾区榴阳王郭氏宗亲会理事长郭添财为副总团长,世界郭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高雄市郭姓宗亲会理事长郭国志为主办团长的台湾郭氏宗亲谒祖团56人来汾祭祖。将汾阳王这面旗帜在汾阳高高树立起来,将郭氏文化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从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虞灭虢迁其民于此置虢衍县以来,汾阳与郭氏就结下不解之缘。郭氏因汾阳而兴旺,汾阳因郭氏而辉煌,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在26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撰文者李吉,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原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主任、祠堂文化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山西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顾问。)

  郭世科转载

录入:郭池
 发表评论  [已有6个评论] [12317次浏览] [进入打印页面]
重要提示:该文由原作者委托郭网为其独家互联网首发或由作者亲自发表,
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该文观点不代表郭网及郭网站长郭池的观点。
上一篇: 致郭荣生的公开信
下一篇: 壬辰年春节感谢信
文章评论
221.131.4.146(2011/8/23 12:22:28):
    郭氏起源地研究到今天为止,每个人都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认识也不断提高。
    就郭氏与汾阳而言,现在已经知道,古汾阳和今汾阳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回事,不是一个地方。古汾阳是指太原北面的大片地方,这个地方有的朝代叫“阳曲县”有的朝代叫“汾阳”。不管叫汾阳也好,叫阳曲也罢,白家社的地理位置都适合这一条件。四川珙县育贤郭氏家谱上登的《乐章七首》里面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古汾阳是在“太原之上,汾阳之滨”。其他证据我也已经发表过。
    李吉也是人,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最好不要把以前认识不清的东西今天再拿出来迷惑我们大家。今天的李吉是不会这样认识和写这篇文章的。这篇文章只会使郭氏起源地的研究倒退,不是今天研究的结果。
58.19.252.119(2011/9/7 18:05:20):
同意221.131.4.146(2011-8-23 12:22:28)的看法:
古汾阳和今汾阳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回事,不是一个地方。古汾阳是指太原北面的大片地方,这个地方有的朝代叫“阳曲县”有的朝代叫“汾阳”。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在汉、隋、唐均有一个时期叫汾阳,一直为太原郡管辖。希望各位宗亲以史为证,不好胡编捏造。天下郭氏源于阳曲,不可置否,具体在哪个村,我不可苟同。(郭帮权)
115.70.228.154(2014/7/17 13:27:47):
除了汾阳县的人估计都同意上面的评论。要尊重历史,不能牵强附会。
220.168.206.119(2014/8/12 23:04:31):
隋朝的《郭荣碑》云:公讳荣,字长荣,太原晋阳人。
唐朝《郭敬之庙碑》云:子孙自太原家焉,后转徙于华山之下......
唐朝《郭钊墓志》云:惟豳與蒲,皆汾陽舊封,祖孫續之,爲公之榮歸閼。
后晋《郭在严墓志》云:则有故富平宰郭公讳在巖,其先并州太原人也,唐汾阳王、尚父五代之孙。
明朝《郭伯达墓志》云:序裔建社定襄,魏武徙之陽曲,元魏遷之晉陽。地域播遷,而血祀未斷,實著望太原□。隋唐而降,與王、溫等,並□太原五望。文武經世,公侯累葉。光祿分於馮翊,汾陽佐命□□,功業不朽矣。王之封邠、蒲,廟碑“歸藩居邠”□□也。蒲在河中,王之鎮所也。

    从以上墓志来看,我们还是要尊重郭子仪家族自己的意见为好。他们都承认他们的祖先来自太原(太原晋阳,并州太原)。
    郭钊墓志直接认定郭子仪的封地在邠州、蒲州,而不是汾州。郭钊是郭子仪的亲孙子,他的墓志远比金朝人、元朝人认定的“郭子仪封地在汾州”更加可信。   明朝《郭伯达墓志》还可以做旁证。
    如果有人说:这些墓志除了《郭敬之庙碑》以外都没读过,也没见过,那我只能说,没读过这些墓志的人,只是非常浅显罢了。

220.168.206.119(2014/8/12 23:10:10):
    上楼说的对: 郭子仪家族,无论郭子仪自己,还是郭子仪的祖上、还是郭子仪的后代,都承认自己家族家世是出自太原晋阳或者并州太原的,说的很明白,太原晋阳(今太原),并州太原(还是今太原),而不单指太原郡这个广阔的地域。
    所以,我们还是要尊重郭子仪家族,包括其祖上和气子孙的意见,为好。
    (郭钊,是郭子仪的亲孙。郭在严是郭子仪的5代孙,郭伯达也是郭子仪的后裔)。。。
郭謙賢(2014/8/13 15:34:15):
樓上所說的 郭在巖墓誌 應該是最近兩三年在鳳棲原出土的墓碑之一吧 !
共有6个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
 

相关精品

子仪公李光弼迥异结局原因浅析
汾阳王府楹联及释义(转载)
《汾阳军太守谢雨祭文碑》佐证金..
勿忘“九·一八” 追念郭松龄
家和万事兴
愿天下郭氏能精诚团结
春联贺春节
子仪公先辈是从由汾阳移居仕地的
春联贺春节
《打狗棍》编导郭靖宇

相关热点

郭氏与汾阳
汾阳称名历史久远
郭德广入闽及汉回之辨
致郭荣生的公开信
清·康熙《汾阳县志》有关汾阳称..
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史实佐证..
郭世科先生对郭氏文化的研究成果
子仪公先辈是从由汾阳移居仕地的
七块唐代墓志 佐证汾阳称名
壬辰年春节感谢信

联系郭网

郭池

郭网站长:郭池
aymi@163.com(投稿专用邮箱)
7749027(QQ)
(+86)13660070101

郭网 郭网 www.guo.ac.cn ©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郭网) 版权所有 TOP

关于郭网 | 贺信贺赠 | 投稿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天文爱好者无心插柳

 鸣谢!郭养法、郭一民、天府游侠、郭征记、郭浩军、郭荣生、郭青萍、郭世科、郭道梦、宁根峡、郭世和、郭升平、阎广勤、贾祝文、郭亚阔、郭发源、郭安胤(不分先后)…… 

知乎 微博 小红书

Copyright © Since 2004.5.7 郭池作品 郭池 By Aymi贴吧_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