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不離于裡(里),不屬于毛。 飢寒衣哺,疾痛抑搔。子路負米,雖貧亦多。 温裙一絕,痛恨如何?亦有慈鳥,守林夜號。 報德罔極,棘人伊蒿。哀我人兮,三復蓼莪。 許多宗親向我反映上面祖訓之「事親」太深奧,看都看不懂,自己領會不來,要如何教育下一代。祖訓事親是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將自己學習心得与大家分享,不妥之處,望多多指教。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複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鞠是養育。撫是撫養愛護。畜(音緒)是恤愛。顧是照顧。複是複衾即棉被,複我即給我蓋被。腹是懷中,腹我是將我抱在懷中。報德即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昊天是天。罔極是無窮盡,指父母的恩德如天一樣浩瀚無邊。 不離(罹)於里(裡) 不屬於毛 【詩小雅小弁】「維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罹(音離)意思是附麗、附着。屬与罹同義。里与裡同,是衣服內層。里也解作骨肉血統。毛指裘皮的毛。裡指裘衣的內裡。 釋義:只要看到故鄉的桑樹和梓樹,要必恭必敬。尊敬的只有父親,依戀的只有母親。父母与子女骨肉情深,如裘毛緊貼衣裡不離不棄。 飢寒衣哺 疾痛抑搔 衣是穿衣。哺是喂食。疾痛是病痛。抑搔是按摩,抓痒。【禮記內則】「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苛,疥瘡。) 釋義:指父母對子女起居生活、辛苦病痛,照顧得無微不至。 子路負米 雖貧亦多 【孝經】廿四孝原文: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殁,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有詩為証: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己殁,猶念舊劬勞。 子路孔子弟子,春秋時卞州人,名仲由,字子路。家窮,奉侍父母却極盡孝心。家無隔日粮,粮價又一路飛漲。為了不至於讓双親斷炊,聽說百里之外粮價較低,他不分晝夜趕去買米,扛着回家。兩位父母過世後,子路游學到南方,得楚王重用,富貴榮華。然子路一點也不開心,好日子來了,父母却走遠了。未能享受幸福生活,無法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終日黯然神傷。(亦多指多孝心) 温裙一絕 痛恨如何 【世說新語尤悔】温公(温嶠)起初受司空劉琨的命令,渡江勸晉元帝司馬睿即位。温母崔氏堅決阻止,死死抓住温嶠衣袖不讓走。但温嶠為了升官發財,利慾熏心,居然引刀割斷衣裾一走了之。其後母亡,嶠因適五胡亂華及八王之亂所阻,無法歸葬母親。後來温嶠雖功名成就,因嶠忤逆母意,孝行惡劣,受到鄉親父老卑視。『温裾一絕』便成為不孝的典型範例。(裙是下裳,裾是衣袖,寫裙乃筆誤) 『痛恨如何』是另一典故。【韓詩外傳】「皋魚,周時人,少時好游學,走列國。忘其古訓:父母在,不遠遊。待返至家中,父母己卒。一日,持鐮刀欲清理墓草,痛哭田頭。孔子問其故?答曰:「難奉色養,百身莫贖。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悔恨莫及,遂自刎而死。 亦有慈鳥 守林夜號 慈鳥是烏鴉。烏鴉在唐朝以前是吉祥鳥,為什麽叫慈鳥呢?因為鴉有反哺之義,有母慈子孝的美德。當烏鴉老了飛不動的時侯,牠就呆在窩裡,牠的孩子會捕食來餵母親。當母親死了,孩子們會傷心啼哭不絕。夜號即夜啼。看一看白居易『慈鳥夜啼』詩: 慈鳥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盡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殁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鳥復慈鳥,鳥中之曾參。 釋義:慈鳥失其母,啞啞吐哀音。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因未能反哺而日夜哀啼,父母恩重如山,孝敬父母乃天經地儀之事。不論你地位多顯貴,或是一介平民,都不要忘記曾經給予我們無盡關愛的父母。行孝事親是子女感恩回報的做人本份和義務。否則,其心不如禽。 報德罔極 棘人伊蒿 【詩國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棘是酸棗樹。棘心是酸棗樹幼嫩的葉心。夭夭形容茁而壯。劬勞指母親養子多辛苦。棘薪是生長成可燒飯的柴薪。聖善是賢惠又善良。棘人即樹人。樹人如樹木,指父母培養子女由嬰孩到成人歷盡千辛萬苦。 【詩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蓼蓼是長大的樣子。莪是蒿的一種,俗名抱娘蒿。蔚是牡蒿,全株可入葯。『伊蒿』指子女長大以後對父母養育自己而積勞成疾要懂得感恩,要懂得反哺。也指子女對亡親的悼念。 哀我人兮 三復蓼莪 晉王裒因為父親被文帝殺掉,所以每讀【詩經】讀到蓼莪一章時,「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兩句,往往痛哭終日。他的門人(弟子)就將這一章撕掉,不給他再讀到這一章。 三復是再三。指父母劬勞之恩千萬不可忘記。 釋義:若哀悼我們的双親,千萬要記住『蓼莪』詩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做兒子的己無法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只好永抱終天之恨。 事親就是孝行。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孝,德之本也。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懮;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以上是本人的理解。『事親』之內容不知出自何朝何代何人所書?確實如《陽春白雪》和者寡,內容不錯,文辭艱深。對於普羅大眾,尤其當今白話文時代,連囫圇吞棗都難吞,難以普及,難以宣傳,有等於無。以上解釋期望有輔導之功效,不對的地方請見諒。 香港郭青萍撰於2017年清明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