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 月17 日陝西華縣西馬村郭子儀出生地舉行汾陽王忠武祠落成大典,1000 多名海內外郭氏宗親歡聚一堂,盛況空前。本人有幸應邀參加,在晩宴現場有人散發一本【中華郭氏通誌】。可能物以稀為貴,引起了一輪搶書潮,手快有,手慢無。幸得台灣謙賢宗親為我爭到此書,內心非常高興。回到家中詳細閱覽,發現并不是什麽「通誌」,顧名思義【中華郭氏通誌】應該是分門別類,而且要從郭氏起源至歷朝歷代各省各地所有重要資料系統的記載。 通者,全也。誌者,記也。事實并非如此,而是東鱗西爪,東拉西扯,前後矛盾。既有原文又加評論,稱為【中華郭氏通誌】有點不倫不類。比喻談到福建郭氏源流出現了錯与亂,可見一斑,証明寫「通誌」的作者對福建太不了解,閉門造車。令人不解的是編委之中却有福建人。 「通誌」102版是這樣寫的:「在唐代郭姓族人播遷閩粵者,大致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平定所謂『蠻獠』之亂期間。陳政、陳元光從河南固始率軍南征,當時隨同入閩的有四十五姓,其中就有郭姓。【漳州府誌】載:從陳元光開漳偏裨有郭益其人,可知唐初郭姓有入遷閩南者。「通誌」的作者根本沒有看過【漳州府誌】,既不知隨同入閩到底有幾姓,(僅陳元光將軍的將佐就有62 姓,陳政其兄弟陳敏、陳敷所率援軍就有58姓)。也不知隨陳政入閩的郭姓叫什麽名。亂寫一通,無知兼白痴。 「通誌」104版寫道:「如在福建与郭姓來源有關的說法主要有兩種:其一是源於唐高宗總章二年,隨歸德將軍陳政(陳政於儀鳳二年病故,由其子陳元光率領)入閩開漳之益公,陳元光將佐之一及淑公。據稱是河南光州固始人,家於漳州龍溪廿八都郭埭鄉。其二,郭子儀子孫入閩繁衍。「通誌」接着又寫道:「前一說法因己有充分証據証明陳政、陳元光不是由河南光州固始而是嶺南入閩,而失去全部根據可以置之不論。後者則須加以辨析。」既然通誌的作者對【漳州府誌】和漳州榴陽族譜一無所聞,却扮成威型十足的審判官,一筆抺殺十二使公後裔四十幾萬人的存在,包括台灣同胞。試問這是編輯郭氏通誌的權限嗎?玉鈐衛翊府左郎將歸德將軍陳政奉命入閩平亂時進封朝議大夫、統領嶺南行軍總管事,出鎮綏安縣。那里是陳政由嶺南入閩?真的分不清這是夢話或者笑話。 吾祖十二使公名魚,諱淑,字里之,號覽溪,河南光州固始人。唐高宗總章二年隨陳政入閩平亂,立下豐功偉績。從而開基榴陽,繁衍至今,振振兮,繩繩兮。台灣環球譜中「郭氏源流考研究」一文寫:「唐初,陳元光入閩開漳州時,將佐中郭益隨之入閩。」其實郭益就是郭魚,益与魚同音之誤。澎湖譜寫郭淑,其實郭淑就是郭魚。「通誌」的作者不加考辨以訛傳訛,遂成笑話一椿,如何取信於人。 「通誌」107版寫道:「綜上所述,這些學者認為郭子儀之子輩、孫輩皆在朝中為官,并無流寓入閩定居之可能,福建郭氏恐非郭子儀後裔。」盡管地方族譜對祖源有出入,有錯誤,作為一本通誌這樣武斷地否定福建郭氏不是郭子儀後裔,福建郭氏在所謂中華郭氏通誌作者的眼中就沒有自己的祖宗了,甚至廣東大部份郭氏乃由福建播遷,這樣廣東郭氏同樣也不是郭子儀後裔。如果按照這本郭氏通誌的定論,福建、廣東的郭氏族譜都要作廢了。請大家評論評論這本【中華郭氏通誌】是寶或是草? 香港郭青萍撰於2016年9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