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孤苦伶仃的老人,却能安祥地度过晚年并获得长寿; 他们虽然无儿无女,但膝下儿孙环绕; 他们无亲无故,却有女儿女婿在病床前嘘寒问暖; 他们没有血缘,却行孝近三十年为二老养老送终…… 行孝非亲的郭门好媳妇 提起山东沾化滨海乡河北村的付振英,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28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本村两位孤寡老人的事传遍乡里。 吃和用先计着老人 1979年的那个冬天,刚结婚一年的付振英从娘家回家时,在村外的大洼里看到71岁的郭式俊老人正在洼里拾柴火。当时天特别冷,老人拄着拐杖在寒风中捡柴的身影让付振英心里一颤。“无儿无女的两位老人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好,柴火能自己捡,可水谁给挑,病了不能动了谁给照顾?”越想两位老人越可怜。越想付振英越坐不住,突然一个想法冒出来:“我来照顾他们。”当她把这一想法告诉丈夫郭庆顺时,没想到深明大义的郭庆顺一口答应了下来。 从此,付振英和郭庆顺真的当起了两位孤寡老人的儿女。荒草地里砍上一车草先给老人送去;清早,老人还没起床,付振英已经从一里地之外的水塘里挑来了水;春天水塘干枯时,为了不让老人家里断水,付振英和郭庆顺冒着严寒,到离家四五里的徒骇河农场的水窖里推水。 转眼到了1980年春天,在这青黄不接的时节,村中很多人家都断了顿,付振英家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付振英把自家珍藏了好久,没舍得给孩子吃的几斤白面送给了两位老人。看到两位老人身体不好,她又把家里养的两只老母鸡给老人送了去。两位老人感动地逢人便讲:“老天有眼啊,送给我们一个这么好的女儿。”此时,付振英的女儿却和大人一样吃高梁面窝头喝野菜汤。 自从承担起照料两位老人,付振英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把两位老人像自己的父母一样照料。家里只要包个饺子包子,准先给老人送过去。老人的衣服,她会准时给洗干净了送过去。自己再难也不难着老人。以至于村里两个女孩的家庭想再生个男孩时,两位老人总会拿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人家做工作:“振英还不是我们的亲生女儿呢,都对我们这么好,你们有两个女儿更不用担心日后养老了。” 地给种着钱交给老人 1983年,河北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每家每户都有了自留地。年已古稀的郭式俊与李庆风夫妇却没有的劳动能力。付振英夫妇承担起老人10多亩地的春播与秋收。 由于两家不在一个队,河北村的地离家都10来里地远,付振英经常是天不亮就上地,天黑了才回来,把老人的地收拾好再种自家的,每到收获的时候,粮食收拾干净了晒干了送到老人家里去。种粮卖了钱,现金交到两位老人手里,年年如此。 说话办事看老人脸色来 老人上了岁数 ,经常头疼脑热的,每到这时,付振英不但给请医问药,还和丈夫轮流住到老人家里。 1983年的一天,李庆风和付振英的婆婆都病了,由于医生离自己家更近一些,付振英就先请医生给自己的婆婆输上液,然后又来到李庆风家安排输液,从老人的脸上,付振英看出来了不是滋味。付振英一想,可能是老人多心了,觉得自己必竟不是亲女儿,就怠慢了。从那以后,付振英对老人更细心了。 人老了,虽然听力不好,却特闷事,村里的大事小情特别爱打听。遇到付振英干活累了,就会大声嚷老人两句,可过后,付振英会特别自责,主动向老人认错。付振英说,谁没有个老,如果将来有一天自己老了,儿女这样对自己,也会难过的。 为了哄老人高兴,不让老人觉得自己没用了,村子里孩生日娘满月,付振英会早早准备出礼物,请老人以他们自己的名义送过去。每次送完东西回来,老人都特有满足感。 为了让老人生活得心里踏实,付振英总会逢年过节的时候,给老人钱。两位老人不好意思要,付振英就把钱按家里的人口分成6份,给老人算账:买化肥花多少钱,请人耕地花多少钱,卖粮食赚多少钱,然后按人头分,两位老人应分这些钱。见两位老人高兴得收起钱,付振英也会感到欣慰不已。每到过年的时候,郭式俊和李庆风都会把付振英的一双儿女喊到眼前,充满自豪地说:“爷爷奶奶给压岁钱了。”两个孩子颠颠跑到眼前,一家人乐成一团,那种幸福是语言难以描述的。 为了减轻付振英的负担,80年代末,村里建议年近80岁的郭式俊夫妇去乡敬老院,付振英哭了,郭式俊夫妇摸着不肯撒手的付振英的儿子,放弃了去敬老院。 村里考虑到乡敬老院条件也不错,就和郭式俊提了建议,两位老人考虑了很久,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付振英。付振英非常难过。郭式俊对当时只有六七岁的孙子国强说:“你爸妈说了不算,你说爷爷奶奶走吗?”当时似懂非懂的国强看着妈妈,付振英给儿子解释说,如果爷爷奶奶走了,家里再包饺子赶面条,就不能给爷爷奶奶吃了。国强立即说:“那不能让爷爷奶奶走。”由于多年来的生活习惯,每逢家里做好吃的,付振英的一双儿女总会抢着去给两位老人送,时间久了,孩子们早把两位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爷爷亲奶奶。以至于两个孩子大了,和别人介绍时,也是有两上爷爷奶奶。 为了照顾起来更加方便,1997年,89岁高龄的郭式俊和李庆风被接到付振英家的炕头上。两家人正式过起了一家人的日子。 她为老人养老送终 2006年5月,当时98岁高龄的李庆风躺在付振英怀里安祥地走了。付振英像女儿一样把老人安葬。 一直相依相伴的老伴儿走了,郭式俊很失落。付振英嘱咐孩子们,要更细心地关爱爷爷。忙完家里和地里的活计,付振英有时间就陪在人身边。郭式俊好像也越来越离不开付振英夫妇。2007年11月,付振英的儿媳妇小产,需要照顾和安慰,付振英只要陪在儿媳妇身边郭式俊就会发脾气。难得付振英自己直流眼泪。她安慰儿媳,爷爷身体不好,自己还是多陪陪他。 随着天气转冷,郭式俊的身体越来越不好。2007年农历腊月二十一,是付振英娘家侄女结婚的日子,付振英提前两天去看侄女,娘家人极力挽留付振英住下,送侄女出门子再走。放心不下家里的郭式俊老人,付振英赶了回来,衣不解带地陪在老人身边。腊月二十一那天早晨,99岁的郭式俊老人拉着付振英的手安祥地走了。 村民夸她热心肠 “就是亲生的女儿又能怎样?像付振英这样的好人真是值得大力宣传。”村民王爱俊说。其实,她不仅只对两位孤寡老人好,村里不管谁家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付振英知道了,她准会伸手相帮。 10年前的农历正月,郭庆顺本村的一个叔叔在三山岛的船上打工,没想到掉到海里淹死了。农历二月二晚上10点多,电话打到村委会,说人从船上掉下去受伤了,请家属赶紧过去。付振英听说后心里一惊,看来凶多吉少。想到本家的婶子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出远门,身上不带钱可不行。她立即拿着家里仅有200元钱,又从村委会借了300元钱,第二天一大早,把500元钱送到这位婶子手中,嘱咐她遇事要冷静。 事后,邻家婶子说起这件事,就感动不已,当时的500元钱帮了她一家大忙。 村民李守英说,她本来在县城上班,5年前,由于家里老人需要照顾,她来到村里承包了5亩地枣林子。由于对农活一窍不通,家里又没有干农活的家什,付振英成了她家强有力的后盾,用车给开车,用人给出人,就像自己家的姐妹一样。李守英说,原来都是从别人嘴里听说付振英是个热心人,自己亲身感受到了,才知道,她是一个真正的大好人。谁家缺钱少物,只要付振英知道,哪怕是自己没有,她也会去给人家凑凑借借,不管自己多难,她也会先帮别人。 付振英的事迹由口口相传,到被媒体报道,从2001年到2003年,她连续三次被选为滨州市大代表;2007年,她又荣获滨州市东方地毯杯“十大孝星”荣誉称号,同时成为感动沾化十大人物之一。 ——《冀鲁郭氏网》 郭庆长 杨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