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阎广勤 > 研究郭子仪的第一手珍贵史料 [精品] > 打印文档
研究郭子仪的第一手珍贵史料

郭网(www.guo.ac.cn) 2011/9/17 0:09:55

                       ——介绍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的“郭氏家庙碑”

                      阎广勤

  郭子仪生活的时代距今一千多年了,因年代久远,许多史料湮没,使研究郭子仪深感资料的缺乏,尤其是他的先祖家世和早年生涯的史料就更为稀少。现有资料也往往相互抵牾,或语焉不详,使人无所适从。

  但在西安市碑林博物馆中珍藏的唐代大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的“郭氏家庙碑”,却以当代人记当代人和事,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珍贵史料。

  “郭氏家庙碑”为螭首方座,高371厘米,宽126厘米,文为30行,每行58字。为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十一月廿一日建。当时,68岁的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建家庙,颜真卿即撰此碑文并亲自楷书书写。碑额为唐代宗隶题。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后被奸相杨国忠排斥,出为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叛军,附近17郡响应,被推为盟主,合兵20万,予安史叛军以沉重打击。历官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爵鲁郡开国公。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奉命前往劝喻,被李希烈缢死。他与郭子仪是同时代人,又都为平息安史之乱立下功勋,既同为一朝大臣,又为志同道合的战友。因此,于郭子仪在世时撰写的这篇碑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信度极高。

  碑文题为《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并序》。金石学界有人称其为“郭氏家庙碑”(如《金石萃编》),故此碑文题目简称《郭氏家庙碑铭并序》。标题全文中的郭公指郭子仪之父郭敬之。碑文首先讴歌了郭子仪所属的郭氏家族在家乡关中华州的山河蕴秀之中,“炳灵毓粹,弈叶生贤”。然后介绍了郭子仪远祖及其迁徙情况:“其先盖出周之虢叔,虢或为郭,因而氏焉,代为太原著姓。汉有光禄大夫广意,生孟儒,为冯翊太守,子孙始自太原家焉,后转徙于华山之下,故一族今为华州郑县人。”这是阐明郭子仪先祖在郭子仪出生前六七百年的西汉时,就定居于郑县(今陕西华县)一带的重要史料。

  碑文接下来简介了郭子仪的高祖父、隋朝金州司仓参军郭履球,曾祖父、唐朝凉州司法参军郭昶,祖父、美原县主簿郭通,然后重点记述了郭子仪之父郭敬之的生平和美德。其中的许多情况为其它史料未记或有出入。如《新唐书》记郭昶为隋朝人,而碑文记为唐朝人。《新唐书》记郭通为美原尉,而碑文记为美原主簿。《旧唐书》记郭敬之为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新唐书》记郭敬之为吉、渭、寿、绥、宪五州刺史;而碑文记其为渭、吉、绥、寿四州刺史,任渭州刺史前曾授扶州刺史,但未到任。这些抵牾,当以碑文为准。

  碑文再以较多笔墨,记述了郭子仪的简要生平,歌颂了郭子仪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碑文还记述了家庙的修建,最后以八段铭词结束。

  此碑背面,即碑阴处,还有文字,行书,无书写人姓名。所书共34行,分三截排列,内容为郭敬之的子、孙、曾孙共27人的官职、勋爵。上截为儿子9人,中截为孙子15人,下截为曾孙3人。除郭子仪外,各人只书其在树碑之广德二年(764)时的官爵。而对郭子仪,是将其从步入军界至树碑之年的历任官爵逐一列出。尤其珍贵的,是记载了郭子仪在武举及第后至天宝八载(749)的历任官职。这一段经历,在《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中皆语焉不详。而此处的记载,为研究郭子仪的早年生平,提供了罕见的史料。

  此碑原在西安市社会路前清朝陕西布政司署中。1950年被移至西安碑林,是国家级重要文物。颜真卿是中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这篇碑文由他书写,苍劲有力,端庄雄伟,是书法珍品,这是其又一重要价值,此处不再赘述。

        写于1994年9月,刊于《郭子仪与陕西华县》(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录入:郭池 [2条评论] [4955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