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郭荣生 > 隋唐时期古汾阳同阳曲的地理位置变化 > 打印文档
隋唐时期古汾阳同阳曲的地理位置变化

郭网(www.guo.ac.cn) 2011/9/16 9:53:36

前面我在《从汉代到隋代398年间汾阳和阳曲的大概地理位置变化》和《汉代汾阳和阳曲的大概地理位置》俩篇文章的地图中列出了从汉代到隋代398年间汾阳和阳曲的大概地理位置变化和汉代汾阳和阳曲的大概地理位置。今在这里继续分析和研究隋唐时期古汾阳同阳曲县的地位和地理位置情况。
先说阳曲的地理位置情况:
在汉代到隋代期间的398年间的三国时期,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平定并州,遂徙阳曲县民越过系舟山,来到今太原北郊阳曲镇筑城居之,从此阳曲县从原来的定襄迁到当时古汾阳的地面。   两晋时期,狼孟县并入阳曲县,县城扩大至今黄寨以北。
北魏时,盂县又并入阳曲县,县域又北扩至今石岭关,县治随之移至今石城村。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其为杨姓,认为“阳”谐音杨姓,又恶其“曲”名,故改名为阳直县。十年,移县治于今古城村(属大盂镇)。
十六年,改阳直县为汾阳县。大业初年复名阳直县,移县治于木井城(今故县村)。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再改为阳曲县。
再说古汾阳的地理情况:
在此期间,由于整个中华大地处于分裂战乱状态,有实力和势力的集团或者统治者可以任意占领地盘,可以任意烧杀勒抢,因此,一代枭雄曹操不管你是古汾阳或者阳曲,他都可以任意处置。
任何事物都有生长、旺盛、衰落、消亡的过程。古汾阳和阳曲也不例外。
当阳曲由定襄迁到古汾阳的地面以后,开始了它的生长过程。这时的阳曲在选址问题上三番五次地变化着地址。不论咋样变化,最终都基本上是在现在阳曲县的东川里选址。阳曲县的东川这个地面从现在的地图就可以看出,一是比较宽阔,二是交通发达。从行政的角度说,是比较适宜管理整个阳曲县的。
而古汾阳在隋唐这个时期,从年代上说,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地理位置上说,由于他在现在的阳曲县的西川里即白马掌地面,这个地面在整个阳曲县来说,是阳曲县的第二大平川。但是这个平川从地图上看就可以知道,交通不便,没有东川宽广。从行政上的角度说,是不适宜管理整个地面的。但是从郭氏祖先在被敌人打败以后,建立根据地的要求来说,建立在深山老林和平川地带的结合点,能进能退,能守能攻,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慢慢发展壮大,是最理想的选择。而且,古汾阳在唐初就被刘武周侵略过,因此,古汾阳在唐代逐渐由盛而衰,位置及名望逐渐被新兴的阳曲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
因此,太原北面的这块地面在唐代社会安定时期统治者一个时期把它叫做“汾阳”,另一个时期又把它叫做阳曲。最后到了宋代,“古汾阳”完全被“阳曲”取代。
作者    郭荣生
                            二○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录入:郭荣生 [3335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