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郭荣生 >    <郭公庙碑铭并序>译文 > 打印文档
   <郭公庙碑铭并序>译文

郭网(www.guo.ac.cn) 2016/10/29 15:53:06

译文:
    昔日申伯辅助周朝,是大地诞生了神明;管仲辅助齐国,是齐桓公求助于占卜,最后大胆起用的结果.这二位得到了人们的赞美,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人们可知道,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有两个相隔较远的国都,后来,这个国家的人民散布在祖国的山南海北各个地方,繁荣昌盛,历久弥新.人民聪明能干,产生了不少的英贤才俊。他们团结一致,和衷共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广大的一族人民,就是整个郭姓宗族。
    郭姓先祖都是源于周朝的“虢叔”.后来,“虢”转为“郭”,成为“郭”姓。这一姓氏,是历代太原很有名望的姓氏。汉代有做过高官--光禄大夫的郭广意,广意生孟儒,为陕西冯翊太守,他以及他的子孙都是起源于太原,后来才迁到了陕西华山脚下,因此,那里的华州郑县生存有一部分郭姓。
    郭姓在战国时期曾有郭隗“金台事师”的故事;还有郭巨“瘞子致养”的故事;汉光武帝时期有郭皇后,郭皇后的弟弟郭况家成“金穴之贵”的故事;郭贺「政有露冕之高」的故事等等。此外还有贤哲之人郭泰,三国谋士郭嘉、郭淮等,不论是草野人士,还是达官贵人,都是这个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些人为郭姓光宗耀祖,增光添彩,使郭姓这个家族熠熠生辉,兴旺发达.
    隋朝时期,有金州司仓郭讳履球君,任职期间,不论做人做事,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奉公守法,遵章守纪.使当地民风淳朴,人人守法,崇礼尚义;他的儿子郭昶(任职唐凉州司法)得天独厚,生在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上行下效,很好地继承了先辈的基业,并把先辈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郭昶生子郭通,任美原县主薄,聪明伶俐,谦逊有为.刚刚上任,就有美好的评论.咋奈仕途险峻,一直没有做过大的官位,去世以后,仍然受到人们的尊敬;郭通生子郭敬之,小的时候就心地善良,长大以后成为文武全才,身高八尺二寸,行动中规中矩,声音洪亮,目光炯炯,满面胡须,举止闲静文雅,看上去神采奕奕.这个人象春秋孔子的弟子子路和西汉时期临汾人翁归为政时的做法那样,为官任职从涪(FU)州录事参军时起,转瓜州司仓、雍北府右果毅加游击将军、申王府典军、金吾府折冲兼左卫长、上原州别驾、迁扶州刺史、后来又当上了除左威冲郎将兼监牧南使、渭、吉二州刺史。
    唐代开元中,侍中(官名)牛仙客向皇帝奏明郭敬之的政绩和人品,并推荐授绥州、迁寿州、成为唐代从三品官员和上柱国(保卫国都)爵位的官员。
    唐天宝三年,郭敬之因患病与春正月十日去世。终于长安城兴庆宫之南的常乐坊自己的家里,享年七十八岁。
    唐肃宗时,乾元三年二月,敬之公的爱子郭公子仪,做官又做到了开府仪同三司、司徒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的位子,对国家的贡献很大,为了表彰这支郭姓宗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皇帝唐肃宗下达了这样的诏书:
    “已故的中大夫、寿州刺史郭敬之,是一个整正的的正人君子,他具有通达事理的美德,是一个高级的文武全才。他在任上政绩突出,致美中和。他为我朝诞生了贤能的郭公子仪,成为我朝出色的辅臣。不久以前,孽胡安禄山等作乱,百姓遭殃。于是朕想建立一支神武之师,尽快扫除妖孽,恢复天下太平的日子。他的儿子,值此危难关头,义不容辞,身先士卒,率领我朝士兵,首先奔赴战场。收复西安京城和洛阳等地轻而易举.屠戮敌人不费吹灰之力。功劳记载在国家社稷,恩泽降临于百姓人民.郭公敬之,您应该得到我朝的更多奖赏,决定可赠予“太保” 勳銜,以激励更多的后人。
    吁嘘!郭公敬之,您踏着先辈的足迹,继承先烈的遗志,志存高远,犹如大鹏展翅。说话必以忠信为主,行动以方直为上;清正成为为官者的榜样,忠义成为交朋友的楷模.保家卫国,自身安危不在心上,操守坚定,不为任何艰难险阻.办事,不论亲疏远近.仁爱,没有贵贱之分.得到别人的好处,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因此,做官时使隶属之地的人民得到好处,去世以后,人民才经常不断地思念。时间过去了好多年,人民对他仍然念念不忘,津津乐道,这才是永垂不朽啊!
    凡是流传后世的名人,德高望重者必将得到永久的祭祀,这是人世间赞美他们,颂扬他们的好方法.
    我所尊敬的郭公子仪啊!您是辅助帝王创业的大臣。您少年时就很秀美,成人后雄躯伟杰,秉性质直,天生孝悌,宽仁无比,武艺超群,骑射绝伦。您不慕虚荣,走到哪里都不喜奢华,处处以经世济民为己任;您年少时从乡野从军,多少次担任将帅之职;您四次以武选得第一,在武则天时代早有名望;三次做将军,担任比较大的郡的长官,您执掌着兵权,镇守着要塞,您在哪里守卫,哪里边防安宁,生民太平。
    天宝末年,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反叛朝廷。您身兼灵武太守、朔方节度使,率领本部兵马,一路向东,先是围高秀岩于大同,后破史思明于河北曲阳东面的嘉山;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以后,您又返回灵武,并在天宝十五年十一月击溃贼将阿史那从礼部将同罗、僕骨,河曲平定;天宝十六年三月,您再次在山西临汾打败崔乾佑贼兵;九月,当肃宗命令自己的儿子李豫为元帅统率15万唐军准备收取长安的时候,您为付元帅,首次赐予全权指挥三军战斗的权力。在长安西香积寺附近联营为阵,打败回纥叛军;后又摧凶寇于洨水,追余孽于陕西大部。驰骋于黄河洛水两岸,逐渐收复大唐中期被叛军蹂躏的大片土地,拯民众于水火,扫国家之阴霾。完善以前治理国家的方针和策略,使国家重新走上安定太平的局面。一年的时间,国泰民安,这都是您的大功大德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好处啊!

    通观您一生,您是阴阳结合的精英,是秉天地之气的神灵。您感星辰而作辅,应期运以济时。忠于国而孝余家,威可畏而仪可象。盛德系物,宽身厚下。平易近人,从善如流。深沉计谋鬼神不知,精忠义勇气贯长虹。用赤胆忠心来报效祖国,大胆率军冲锋陷阵。象雷霆闪电那样开始于云雷之初,象鹰击长空那样直扑敌人。
    您的一生总共二次任宰相,二次任九原太守和灵武太守,四次做元帅,九年任中书令,辅佐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高功大德如您实在是太大了啊!
从您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算起,到唐肃宗至德元年,共二十年的时间里,您成了唐朝皇帝的佐命大臣,深深得到皇帝的喜爱,最后,被赐予免死铁卷,图形凌烟阁。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您一共两次收复长安,一次勘定洛阳,其余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被您的军队收复的河山不计其数。谁也不得不佩服您是一只拯救国家的猛虎,是护佑大唐人民的一员猛将。这不是您在先辈的努力教育培养下成为国家的栋梁,您咋末能如此出色呢?
    郭公子仪您有最杰出的兄弟和子孙十几个人。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同您一起出生入死,在保家卫国,再造大唐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光宗耀祖.最后有十来个人成为龙虎将军,八九个人享受高官厚禄。像这样一个家庭出了这么多的人才,立下了这么多的功劳,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昔日,汉代的石奋,在汉代为官时,得到国家的宠荣的家人也不过是五个人而已;杨恽家全盛时候,乘车的人也不出于十人。因此,由我看来,郭姓出现如此辉煌的家族,是任何人不可战胜的。

    呜呼!兴建庙宇,为的是怀念祖先的恩德,把祖先的功劳刻石留念是为了给后代树立榜样.于是,郭公子仪曾在家乡为父建立祠堂,树碑立传.庙堂占地巍峨宏大,庄严肃穆.寂寞冷清的环境,使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亲人。按祖先神位顺序严格排列的家庙神坛,足见后人对祖先的尊敬。希望祭祀祖先的孝子宗亲衣冠整洁,净手沐浴,恭敬祭祀,把祖先的功德牢牢地记在心里。进入庙堂以后,就好像同先祖团聚在一起。宠荣无比的郭公敬之,死后葬礼也十分隆重。仁德的这一支郭氏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很大,意义深远。后辈儿孙能这样做,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孝心。连想到,从前受人尊敬的孔老夫子,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把他的事迹铭刻在铜鼎之上了;周代鲁国在鲁僖公时期,依天子礼,大兴宗庙,遍插五彩旗帜,庄严隆重地经常祭祀祖先。
    有诗为赞:
    郭姓的先祖,开始于“虢国”。
    到了后代,好多都是帝王的辅丞。
    徙华阴一代的这一族人,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是第一点
    源远流长的、有名望的祖先,开始于做过司仓的郭公履球。
    郭公履球儿子郭昶做过凉州法曹参军;后来郭昶生郭通,任美原校尉赠兵部尚书.他们使家运昌隆的同时,又积德行善,这是第二点。
    后来,郭通生郭公敬之以后,被皇帝封为“太保”,使家族的荣耀得到了很高的升华。
    恭敬祭祀,尊祖敬宗,祖先将会赐给后辈无穷无尽的福萌,这是非常金贵的机遇和机会。后辈儿孙们一定要很好地珍惜。这是第三点。
    我辈郭公子仪,从被封为“汾阳郡王”开始,运用文韬武略,出生入死,驰骋疆场,纵横天下,取得了拯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之中的巨大功劳,使内外臣服,四海晏平。深得李朝皇帝的信任。这是第四点。
    他忠心耿耿,视死如归,高风亮节,感动天地。大雅君子,国家之栋梁,他的美德传遍了整个天下,让人们心悦诚服,这是第五点。
    一个个出将入相的家族成员,来来往往于殿堂之上。子子孙孙,都是龙的传人,闪耀着光芒,佩戴着美玉,使整个朝堂和美呈祥,一派大好气象,这是第六点。
    建立新庙,环境优雅,庄严肃穆,祭祀时,同祖先的神灵在一起,心灵感应,互相交流,焚香沐浴,默默祈祷。这是第七点。
    刻碑留念,把先辈们美好的事迹全部记录下来,随着岁月的流逝,永垂不朽,万古流芳;激励后人,以前辈为榜样,珍惜眼前的光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人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第八点。

  

    郭敬之(公元667--744)
    郭子仪(公元697--781)

   唐代宗(公元763-764)广德二年岁次甲辰十一月甲午朔二十一日甲寅建。


注:本文在翻译的时候,原文由郭礼绵宗长提供.翻译中主要参考了郭青萍宗长编著的<太原郭氏金石注集>一文.有青萍宗长译注的基础,翻译本文就容易多了.在此衷心感谢青萍宗长和礼绵宗长.


                      郭荣生                               2016.10.14

原文:

    昔申伯翰周,降神于维岳;仲父匡齐,演庆于筮淮。而犹见美诗人,腾芳史笧。岂比夫神明积高之壤,百二悬隔之都,三峰发地而削成,九泒浮天而喷激。炳灵毓萃,奕叶生贤,括宇宙而禀和,揔河山而蕴秀。莫与京者,其惟郭宗乎!其先盖出周之虢叔,虢或为郭,因而氏焉。代为太原著姓。汉有光禄大夫广意,生孟儒,为冯翊太守,子孙始自太原家焉。后转徙于华山之下,故一族今为华州郑县人。夫其筑台见师,瘗子致养,家承金穴之贵,政有露冕之高。或哲或谋,或肃或乂,皆海有珠而鸟有凤也。阀阅之盛,其流益光。
    隋有金州司仓讳履球府君,懋其德辉,不屑下位,克己复礼,州邦化焉。笃生唐凉州司法讳昶府君,能世其业,以伸其道,远近宗之,不陨厥问。生美原县主簿、赠兵部尚书讳通府君,清识澈照,博综群言,始登王畿,郁有佳称。道悠运促,靡及贵仕,垂于后昆,殁而见尊。是生我讳敬之府君。府君幼而好仁,长有全德。身长八尺二寸,行中絜矩,声如洪钟,河目电照,虬须猬磔。进退闲雅,望之若神。以仲由之政事,兼翁归之文武。始自涪州,转瓜州司仓、雍北府右果毅,加游击将军、申王府典军,金谷府折冲,兼左卫长上,原州别驾。迁扶州刺史,未上,除左威卫左郎将,兼监牧南使,渭、吉二州刺史。侍中韪君清节,奏授绥州,迁寿州。累加中大夫,策勋。以天宝三载春正月十日遘疾终于京师常乐坊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八。

    乾元元年春二月,以公之宝胤开府仪同三司、司徒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曰子仪有大勋于王室,乃下诏曰:“故中大夫、寿州刺史郭敬之,果君子之行,毓达人之德。才光文武,政美中和。生此大贤,为我良弼。顷以孽胡作乱,黔首罹殃。朕于是郁兴神武之师,克扫梚枪之气。而子仪师彼劲卒,赫然先驱。复京洛如拾遗,翦凶残犹振槁。功存社稷,泽润生人,是用宠治哀荣,义申存殁。可赠太保。”於戏府君!体宽弘之素履,秉冲邈之高烈。言必主于忠信,行不违于直方。清白为吏者之师,死生敦交友之分。端一之操,不以夷险变其怀;坚明之姿,不以雪霜易其令。用情不间于疏远,泛爱莫遗于贫贱。拳拳服膺,终始靡二。故所居则化,所去见思。人到于今称之,斯不朽矣。传曰:“德盛必百代祀”,其有后也宜哉。

    恭惟令公,先皇之佐命臣也。少而美秀,长而瑰伟,英姿质直,天然孝悌。宽仁无比,骑射绝伦。所莅以清白见称,居常以经济自命。弱冠以邦乡之赋,骤膺将帅之举。四擢高第,有声前朝。三为将军,再守大郡。累典兵要,必闻休绩。天宝末,安禄山反于范阳,令公以节度使拥朔方之众,围高秀岩于云中,破史思明于嘉山。先帝之幸朔方,赴行在于灵武,击同罗于河曲,走崔乾佑于蒲阪。今上之为元帅也,首副旄钺,会回纥于扶风,摧凶寇于洨水,追余孽于陕服。长驱河、洛,弼成睿图,再造生灵,克清天步。乂西夏之未乂,安天下之不安。一年之间,区宇大定。丕休哉!
    徒观其元和降精,间气生德,感长生而作辅,应期运以济时。忠于国而孝于家,威可畏而仪可象。盛德繄物,宽身厚下,用人由己,从善如流。沈谋秘于鬼神,精义贯于天地。推赤诚而许国,冒白刃以率先。霆击于云雷之初,鹰扬乎庙堂之上。大凡二历鼎司,都座,四作元帅,九年中书。历事二圣而厥德维懋,易相二十而受遇益深。盖剋复上都者再,戡定东京者一。其余麾城搟邑,得隽摧锋,亦非遽数之所周也。信可谓王国虓虎,生人荫休者欤!非太保之迈种不孤,则何以钟美若是?况乎友于著睦,矕龙虎者十人;贻厥有光,纡青紫者八士。勋庸举集,今古莫俦。昔奋号尊荣,红粟絻沾于万石,恽家全盛,朱轮不出于十人。繇我观之,事不侔矣。

    於戏!清庙之兴,所以仁祖考,鸿伐之刻,亦以垂子孙。爰创业于旧居,将永图而观德。中堂有侐,丕构克崇。感霜露而怵惕以增,叙昭穆而敬恭斯在。庶乎观盥颙若,既无斁于永怀,入室僾然,必有觌乎其位。哀荣既极,情礼用申,仁人之所及。远哉,孝子之事亲终矣。岂唯温温孔父,薳称儳鼎之铭,穆穆鲁侯,独美龙旂之祀?其词曰:

    郭之皇祖,肇允虢土。逮于后昆,实守左辅。徙华阴兮。(其一)

    源长流光,施于司仓。凉州兵部,克炽而昌。载德深兮。(其二)

    笃生太保,允懋厥道。神之听之,永锡难老。式如金兮。(其三)

    於穆令公,汾阳启封。文经武纬,训徒陟空。简帝心兮。(其四)

    含一不二,格于天地。恺悌君子,邦之攸暨。貊德音兮。(其五)

    芝馥兰芳,羽仪公堂。子子孙孙,为龙为光。锵璆琳兮。(其六)

    乃立新庙,肃雍允劭。神保是听,孝思孔炤。亶居歆兮。(其七)

    乃立高碑,盛美奚数。日月有既,徽猷永垂。映来今兮。(其八)

    广德二年岁次甲辰十一月甲午朔二十一日甲寅建。

录入:郭荣生 [2387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