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郭荣生 > 公布部分“郭网之群”谈话记录二 > 打印文档
公布部分“郭网之群”谈话记录二

郭网(www.guo.ac.cn) 2015/12/9 19:16:41

一、内容1、以前曾经在“中华郭氏文化研究网”公布过。故这里不再重复。
二、探讨郭氏之源问题是全世界郭姓宗亲关注的最大问题,是二千多年以来从未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全国爱好郭姓文化的宗亲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和分析研究,终于使这一问题基本解决。在这探讨和研究的过程中,郭荣生、郭世和、郭朝肃、郭振华、郭升平、郭养法等人曾经为此付出很多心血,讨论和研究到热烈的时候,我们曾经多少次到深夜,曾经多少次废寝忘食,经过八年多的探讨和研究,才使这一问题水落石出。
三、探讨郭氏之源难,难于上青天。1、是历史记载资料不足,好多都是只言片语;2、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为和多种因素形成了好多误导我们的研究资料;3、我们这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郭姓宗亲资格不高、水平有限等。
四、探讨郭氏之源、研究郭姓文化,走到今天的位置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有些资料还不完善,有些研究还没有到尽头。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我欢迎更多的宗亲为探讨这一问题而献计献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从今天开始,我将陆续公布部分探讨和研究谈话内容。让更多的宗亲感受今天的成果来之不易。


郭网之群谈话记录二
虢仲始封于雍(今陕西宝鸡市东),史称西虢。平王东迁时,这个国家隨王室迁都上阳,地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改称南虢。东迁后留在陕西部分子孙未迁,称小虢。另一个别支封在平陆县的下阳,称北虢。   P19《左传载:“僖公二年夏(前658),晋献公假道豦以伐虢克下阳。北虢亡后三年,(前655年)晋献公又假道豦以伐虢,克上阳,南虢亡。回军途中又灭豦,至此豦虢皆亡”。   郭舜平先生说的公元前767年,东虢为郑所灭,确切地说是为周王所夺。公元前687年西虢为秦所灭,确切地说,应该是小虢为秦所灭。公元前655年北虢为晋所灭,应改为前658年北虢为晋所灭。前655年则是南虢最后为晋所灭,这样对虢仲西虢的始封地,发展以及消亡都作了交待。且虢仲这些后裔的封国被灭后,其遗民又在何处呢?      
江西-郭世和(569786368)  20:29:03
《太平御览•郡部•城》《郡国志》载:、“豦城、虢城相传既灭豦、虢,迁其族人于此,筑城以居之”。 “豦城” “虢城”位于今山西省汾阳县的南端,大约在这批亡国遗民被遣送到这里后六十年(前594年),晋国在这里创建了瓜衍县。
《左传?宣十五年》载:“晋候赏恒子狄臣千室,赏仕伯以瓜衍县”。“狄臣”,大约指就是这批亡国遗民,虢仲的后裔。  
《汾阳县志?建置沿革》载:“今汾阳县,春秋属晋,为瓜衍县地。战国属赵,为兹氏县地。秦、汉、三国、魏因之。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属隰城县地。唐肃宗上元元年改为西河县地,属汾卅。明洪武初省西河县地置汾州。明万历二十三年改汾州置汾州府,依廓设汾阳县至今。”
从上述摘录看,西虢虢仲的后裔除在陕西的小虢外,其余在豫晋边境的南虢、北虢遗民都被遣送到今天的汾阳县应该是可信的。至于虢仲这些后裔是否也“虢转为郭”,没有见到记载。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0:40:49
前658年,晋献公假虞以伐虢。
江西-郭世和(569786368)  20:44:39
虢叔始封于制(今河南省荥阳县北的虢亭)史称东虢。要改变许多古籍中西虢叔的称呼,改为“东虢叔”。这样才能和古籍自己的记载相吻合。  
公元前767年(周平王四年),平王东迁夺虢叔的地与郑武公,东虢亡。平王这次是由于无故灭虢,犯了众怒,楚庄王起陆浑的师以伐周,责周王灭虢,于是周定王只好又去寻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
  这个“阳曲”,由于后来的太原位于古阳曲,再后来则阳曲又隶于今太原,所以太原(阳曲的代名词)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郭公”为封号的诸候国。太原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块郭氏发源地。      全族流放地点。所以今天的汾阳县是源,阳曲只能是流。   那么这个以东虢虢叔裔孙序分封于“阳曲”的诸候国,到什么时候结束了呢?古籍中没有找到答案,倒是颜真卿在公元764年写的一篇“郭公庙碑铭”中对此作了注释。
  “郭公庙碑铭”载:“其先盍出周之虢叔,虢或为郭,因而氏焉。代为太原著姓,汉有光禄大夫广意,生孟儒,为冯翊太守,子孙始自太原家焉,后转徙于华山之下,有一族今为华州郑县人。”冯翊是今天的陕西省大茘县。郑县是今天的陕西省华县。郭子仪就是出生在华县西马村。如果用图解来表示:“荥阳虢叔—太原(阳曲)郭公—冯翊孟儒—华县郭子仪,郭子仪封为“汾阳王”。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0:51:08
世和先生的分析很有道理  拜读后  让人分清了来龙去脉  大善!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00:08
所以今天的汾阳县是源,阳曲只能是流。这句话不正确。应是----今天的太原市把古时的汾阳地面大部分都占了,只有一小部分又被划分到了阳曲县。故而在郭氏心目中赫赫有名的“汾阳 ”地面消失了,而古时的“西河”趁虚而入,误导了我们不明就里的今天郭氏后裔。
江西-郭世和(569786368)  21:00:51
阳曲在太原北即汾河的弯曲处汾阳在太原南文谷河以西唐代叫西河县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01:13
今阳曲, 实为古太原,为虢叔后裔聚居处;今汾阳, 实为古瓜衍县,为虢仲后裔聚居处。由于相距不出千里,两虢后裔统改为姓郭  就不足为奇了
江西-郭世和(569786368)  21:02:58
阳曲在汉隋唐三朝均叫过汾阳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04:38
从现在的整个太原市的地理位置分析,古时的汾阳应该是现在的太原北面包括白家社在内的大片地方。而白家社现存的大量建筑用的长条石、鼓儿石以及巨大的灯座等等,我推断应是古“汾阳宫”建筑用料。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04:39
那么 古汾阳就是在今天的阳曲了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07:25
不对,从现在看古汾阳和阳区的分界线应是现在的泥屯镇和阳曲县所在的黄寨之间的“棋子山”。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08:20
那时候应是“汾阳”和“阳曲”并存的。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09:51
“棋子山”?会有这么精细的划分啊?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11:59
那时棋子山西面的“白马掌”和东面的东川(阳曲县县城所在地)是独立的俩个大的地区。很有可能。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14:30
而且白马掌的南面是湖。这个湖应是郭氏各地对联里提到的“晋水”。这个晋水在赵光义水罐太原城时,同汾河水一起发挥了作用。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14:40
千年以来 县名多次变更  县治来回挪动  在地理空间上有过几十华里误差 这是很正常的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16:23
这些地理志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太原北面目前只有白家社的地理位置最符合如上所说。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16:27
在外省人看来  “晋水”顾名思义 就是贯穿陕西境内的大河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17:13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18:14
不对。赵光义水罐太原城时,历史都已经明确记载了这一句话。就是“引汾、晋之水.....。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19:21
晋阳那面有没有河流?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19:50
这些我也不敢胡说。只是在这里出生,山山水水都是在我的脑子里印象很深的。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22:14
从现在的太原地理形状看,地势北高南低。现在的晋阳湖应是赵光义水罐太原城以后,把白马掌的水和汾河的水退去后遗留下来的。
江西-郭世和(569786368)  21:22:28
从各个朝代的各种史籍和地理志书记载,不仅历史上有汾阳存在,而且确实是因为唐代古汾阳名命名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的。从地理位置上看,唐时汾阳在太原北,汾河北边的弯曲处;明时汾阳在太原南,文峪河西边,两地相距三百多里。从时间上看,阳曲在唐武德三年析置汾阳是公元620年;今汾阳是明万历二十三年改为汾阳的,是公元1595年,两县历史年代,相距975年,如果从汉、隋两朝阳曲叫汾阳算起,时间相距有一、二千年。郭子仪被唐代宗封为汾阳郡王是在公元762年,今日的汾阳县是明万历23年即公元1595年才改为汾阳县,也就是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后的833年才出现今日的汾阳县。唐朝皇帝只知道唐朝的汾阳,怎么能够预料到明朝会有个汾阳呢!唐时爵位共分九等即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候、县伯、县子、县男。根据这个规定,只有皇子才能封为一等亲王,而郭子仪封为二等郡王是皇族以外文武大臣的最高荣誉。按照当时的习惯,封爵名号多以本人祖先得姓的祖籍地而命名,所以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就是以阳曲古汾阳的名称冠名的。
郭子仪祖籍地是阳曲(太原),无疑郭子仪的儿子的祖籍地也是阳曲(太原),所以郭子仪长子郭曜封太原郡开国公;四子郭昢封为清源县开国公;五子郭晤刲为乐平开国男;七子郭曙追封为祁国公;八子郭映封为寿阳县开国男。以上被封的五个地方都在唐时太原郡范围内,而唐时的西河郡的隰城、介休、永安、平遥、灵石、绵上,一个也没有被郭子仪后代所封上。唐朝皇帝是清楚的,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汾阳即阳曲,在阳曲东南,即五子、八子的封地;南边是太原、清源、祁,为长子、四子、七子的封地。为什么封爵不到西河郡呢?因为西河郡不是郭子仪的祖籍地和得姓地。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后,本族便以“汾阳”为堂号。郭子仪的子孙便以“汾阳”为荣,以“汾阳”为标志,一直到今天。只要提起“汾阳郭氏”,谁都知道这是郭子仪的子孙,自然而然地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我国当代文史学家郭沫若虽然祖居四川乐山,可是故居门庭上醒目书悬“汾阳世第”。这无疑是在向子孙和外姓表明郭氏之血脉源流。
综上所述,由于古代阳曲是隶属于太原郡,再以后太原又位于阳曲,这个汉隋唐三称汾阳的阳曲县,是山西第一大县,史称“三晋首邑”,面积很大,大原就在阳曲这块土地上。所以,说太原就是说阳曲。故阳曲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郭公”为封号的候封国,阳曲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块郭氏得姓地发源地。或者说,太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郭公”为封号的候封国,太原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块郭氏得姓地发源地。
其实现收藏在汾阳市博物馆的一幅《唐故上大都督骑都尉郭府君碑碣並序》,是郭氏起源阳曲最有力的佐证。碑文在追叙郭氏源流时说“自姜嫄履迹,乃诞隆周,王季君临,爰生虢叔,褒称郭氏,命翼宗周,表望太原,建社阳曲。”此碑刻于唐代初年,比《新唐书》问世早397年,它的内容印证了《新唐书》关于郭氏起源于阳曲的历史记载。说明早在汾阳王郭子仪出生之前,郭氏起源于阳曲,已有定论。所以太原阳曲是郭氏起源地得姓地,是毋庸置疑,

从各个朝代的各种史籍和地理志书记载,不仅历史上有汾阳存在,而且确实是因为唐代古汾阳名命名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的。从地理位置上看,唐时汾阳在太原北,汾河北边的弯曲处;明时汾阳在太原南,文峪河西边,两地相距三百多里。从时间上看,阳曲在唐武德三年析置汾阳是公元620年;今汾阳是明万历二十三年改为汾阳的,是公元1595年,两县历史年代,相距975年,如果从汉、隋两朝阳曲叫汾阳算起,时间相距有一、二千年。郭子仪被唐代宗封为汾阳郡王是在公元762年,今日的汾阳县是明万历23年即公元1595年才改为汾阳县,也就是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后的833年才出现今日的汾阳县。唐朝皇帝只知道唐朝的汾阳,怎么能够预料到明朝会有个汾阳呢!唐时爵位共分九等即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候、县伯、县子、县男。根据这个规定,只有皇子才能封为一等亲王,而郭子仪封为二等郡王是皇族以外文武大臣的最高荣誉。按照当时的习惯,封爵名号多以本人祖先得姓的祖籍地而命名,所以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就是以阳曲古汾阳的名称冠名的。
郭子仪祖籍地是阳曲(太原),无疑郭子仪的儿子的祖籍地也是阳曲(太原),所以郭子仪长子郭曜封太原郡开国公;四子郭昢封为清源县开国公;五子郭晤刲为乐平开国男;七子郭曙追封为祁国公;八子郭映封为寿阳县开国男。以上被封的五个地方都在唐时太原郡范围内,而唐时的西河郡的隰城、介休、永安、平遥、灵石、绵上,一个也没有被郭子仪后代所封上。唐朝皇帝是清楚的,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汾阳即阳曲,在阳曲东南,即五子、八子的封地;南边是太原、清源、祁,为长子、四子、七子的封地。为什么封爵不到西河郡呢?因为西河郡不是郭子仪的祖籍地和得姓地。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后,本族便以“汾阳”为堂号。郭子仪的子孙便以“汾阳”为荣,以“汾阳”为标志,一直到今天。只要提起“汾阳郭氏”,谁都知道这是郭子仪的子孙,自然而然地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我国当代文史学家郭沫若虽然祖居四川乐山,可是故居门庭上醒目书悬“汾阳世第”。这无疑是在向子孙和外姓表明郭氏之血脉源流。
综上所述,由于古代阳曲是隶属于太原郡,再以后太原又位于阳曲,这个汉隋唐三称汾阳的阳曲县,是山西第一大县,史称“三晋首邑”,面积很大,大原就在阳曲这块土地上。所以,说太原就是说阳曲。故阳曲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郭公”为封号的候封国,阳曲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块郭氏得姓地发源地。或者说,太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郭公”为封号的候封国,太原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块郭氏得姓地发源地。
其实现收藏在汾阳市博物馆的一幅《唐故上大都督骑都尉郭府君碑碣並序》,是郭氏起源阳曲最有力的佐证。碑文在追叙郭氏源流时说“自姜嫄履迹,乃诞隆周,王季君临,爰生虢叔,褒称郭氏,命翼宗周,表望太原,建社阳曲。”此碑刻于唐代初年,比《新唐书》问世早397年,它的内容印证了《新唐书》关于郭氏起源于阳曲的历史记载。说明早在汾阳王郭子仪出生之前,郭氏起源于阳曲,已有定论。所以太原阳曲是郭氏起源地得姓地,是毋庸置疑,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22:34
世和先生上述“源”与“流”之说  似可改为“先”与“后”之别。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28:01
我这里有赵光义挖断兰纲岭的图片,可惜我暂时放不到这里。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30:36
世和先生的此处分析很清晰、准确!佩服!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33:48
“隋末唐初李渊太原起兵记”记载:令太原西河雁门马邑人民,凡年二十以上,均应当兵,东征高丽。这道矫诏,发将下去,民心怨苦异常,恨不得隋朝皇帝,即日捽去,才消痛恨。既而刘武周从马邑出发进据汾阳宫,:“刘武周僭据汾阳宫,我辈不能往讨,罪当族灭,如何是好?”王威等均再拜道:“惟留守命。”渊复道:“朝廷用兵,例须禀白节度,今贼在数百里内,江都在三千里外,远不济急,进退两难,所以我也不能决议。”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36:17
这很像是小说里的情节哦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36:42
上面基本上说明了唐初“晋阳宫(现在的太原市南面的古城营)”和“汾阳宫”的距离在数百里内。
这个位置正好应是白家社的位置。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37:15
蛛丝马迹也是线索啊!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38:12
小说所称  绝不能够作为确信
江西-郭世和(569786368)  21:38:33
我也是根据大家提的问题进行学习得来的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我看大家翻阅那公多史料深受感动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39:23
白家社离现在的太原北面大约三十华里,太原北面到古城营大约有六十多华里。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40:37
世和先生钻研深  思路清晰严密 得出的结论也令人信服
山西-郭荣生(1125474792)  21:42:26
在太原北面,汾河的向阳地带,只有白家社是郭氏聚集村落,且有很多文化底蕴,舍其还有谁呼?
四川-郭朝肃(511586800)  21:43:17
几十华里之内 差别就不会很大了。

录入:郭荣生 [999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