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郭世科 > 《汾阳军太守谢雨祭文碑》佐证金代汾州之称谓 [精品] > 打印文档
《汾阳军太守谢雨祭文碑》佐证金代汾州之称谓

郭网(www.guo.ac.cn) 2015/10/25 13:25:28

《汾阳军太守谢雨祭文碑》佐证金代汾州之称谓                    ——北京宋志强

  汾阳在金代历史过程中的地域称谓,官方好像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上元元年(760)改隰城县为西河县,属汾州”,此后到什么时期,很模糊。但,会说话的绵山《汾阳军太守谢雨祭文碑》祭文文字,可能对这一时期的汾州称谓以及汾州管辖的行政地域,会有很重要的佐证。

  首先古碑的落成时间,祭文写有明确时代节点,金“大定十一年五月(1171)”,这也证实是在宋朝的金国、辽国、西夏时期,金世宗完颜雍执政包括山西在内的“大定年号”1161年至1189年二十九年时期中的1171年5月。

  其次,金代的行政与武装编制机构规定设立禁军(中央军、也称正规军)、厢军(地方武装)和乡兵(也称民兵)。金代统治区域的主要州府及边塞关口都派有禁军值守,按宋朝制度,负责驻军的最高领导和指挥官称谓是太守,那么,汾阳军太守他就是作为五个县的行政区域长官,综合行使军政权利。就是按照以上金代机构设置而编制。

  我的理解:军,应该是地域行政的“州”,汾阳军,就是汾州。出现在绵山“谢雨祭文碑”祭文中“汾阳军太守王琦”,很有说服力地佐证汾阳不仅作为国家的州府行政区域,也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塞,朝廷派驻了中央军队,并任命王琦为汾州行政区域太守。《山右金石录》四卷中曾载:“汾阳军太守王琦于抱腹山岩立《谢雨祭文碑》”。当今的绵山介绍词也说:“金大定十一年(117),汾州一带(请注意词的用法,他不是说汾阳,而是汾州,还是一带)久旱不雨,遍地灾荒,民不聊生。汾阳军太守王琦久闻绵山龙王很有法力,有求必应,便在衙门内摆案祈雨,果然汾州地境一连数日大雨滂沱。百姓无不称奇感恩,后为感谢龙王降雨救灾之恩,王琦亲率汾州官员并百姓前来参拜,并立此谢雨祭文碑”。

  此言是否戏说,笔者暂不敢妄言,但谢雨祭文中却有文字记载,当属可靠。现摘录碑记祭文文字如下:“岁夏序早暯火愆时雨,众民怀忧,又询乡老抱腹名山有龙神栖,宅乡向来祈求无不应验”,本太守眼见民众受灾“未宁,然居守土之官宁可做事不问?”,“谨委西河县丞(注意!此时,汾阳称县,并有县级机构领导名称)赵天望,著名香二日酒恭”,“整服登楼遥瞻”,“然龙神显灵”,“祈雨甘泽大慰,民庶之望復获有秋”,为感谢抱腹名山龙王,率众官员绵山立碑“代告谢之诚伏惟”。

  中国历史中的金代推翻了大辽政权,却又被南宋打败。在这一百多年瞬间,虽然我们的记忆记住了这段历史上精忠报国的岳飞,威震三观厮杀契丹人的杨家将,还有出自汾阳的保家卫国大宋军魂狄青,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那就是,我们记住古人辉煌的同时,更应该记住古汾州在介休绵山至今耸立的那座《汾阳军太守谢雨祭文碑》,那就是汾阳作为朝廷给予的军事和行政的汾州综合管辖权力的石刻见证。

录入:郭池 [1736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