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郭谦贤 > 老仙寻根系列(七)本族世系确认 [公告] > 打印文档
老仙寻根系列(七)本族世系确认

郭网(www.guo.ac.cn) 2015/9/19 13:42:43

                     ——作者:郭谦贤(老仙)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湖南贝溪郭氏重修族谱,谱成由郭子仪35世孙郭佑达延请浙江嘉兴名人钱陈羣、浙江海盐名人俞兆晟及本族贤士等撰写序文。

  笔者在前一篇“本族辈序排行”已经讨论了刑部尚书钱陈羣(雍正十一年五月撰写序文时署名经筵讲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在序文中为本族续排行,而四川资中郭氏族谱则是将序文中的该段文字删除。至于资政大夫户部左侍郎俞兆晟所撰写之序文(附录一),在四川资中与湖南贝溪两本族谱的内容相同。网络查询发现“俞兆晟进士撰写本序文后的次年(1734年),因其子俞鸿图(任河南学政)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泄漏考题贿卖秀才被判纳贿营私之死罪,俞兆晟也因此被革职严审。”这一点可推测俞兆晟为本族撰写序文的年份应在事发之前。

  这次修谱除了上述两篇客姓名人为本族撰写序文,湖南贝溪郭氏族谱有郭志凤、郭佑达两位的序文(附录二、三),而四川资中郭氏族谱则有一篇郭世瑄的序文(附录四)。详读两地修谱之序文,共同点是都记载了当时是由郭世岐、郭轼两位族贤主持修谱,差异处则是两地之世系各自不同。

  资中谱序内容记载本族向麻冈宏族借谱忝订编修之缘由:“雍正己酉(1729年)侄孙佑达叨列榜首,而麻冈宏族如达亦荐贤书。庚戌之秋由京邸仝途旋里,因有借谱忝订编修之约。辛亥全月(1731年)如达诸兄,父梦虬族长,喜不背约,惠然携谱而来。”

  湖南贝溪郭氏族谱则因有关键人物郭佑达的序文以及佑达公传(附录五),而且笔者在贝溪郭氏族谱第64页(如图)发现有郭世冯、郭斯举、郭轼等兄弟,而这三人就是四川资中郭氏族谱五郎公传之作者郭世冯,两地谱序均记载为主修族谱的郭轼,以及湖南贝溪郭氏族谱记载协助修谱的郭斯举。

  综合以上之事实,笔者确认本族世系应为湖南贝溪郭氏族谱所记载之世系。

  附录一、郭氏重修族谱序(1733年,俞兆晟)

  粤后稷以农事开基,功配天地,故其子孙食报、世祀有邰。及至姬文,三分有二。而天王明圣,终始一德,其后卜年卜世,皆其泽也。盖有阴德者必有阳报,祖宗积之,子孙受之,理固然也。两桂郭氏,其先,姬氏之裔。周、秦、汉、晋,代有传人。迨至李唐,汾阳崛起,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四十余年。此其勋业,岂复三代以下也。夫功高者易于震主,量小者建树无闻,汾阳王功垂两大,克配思文,忠心贯日,配于至德,故不惟八子七婿宠冠一时,迄今两桂郭氏,距唐千有余载,而子姓蕃衍,中分义昌,阀阅通籍者不下数十人,非汾阳之旌忠大业,千古犹生,何以庆流后裔若此哉。郭子远至,予钱君修亭(注:钱陈群,字主敬,号修亭)高弟也。日者携谱叩门问序,弁首。夫汾阳之忠功,固已绚烂史册矣;郭氏之发荣,固已声闻宇内矣。何以赠之?愿郭氏族党间居,以孝友相朂,以忠爱相期,以型仁讲让为家法,以丕承前烈为象贤,则家之彦即邦之光。里有仁风,太史采之,登于朝而垂诸青史也。是则予之厚望也夫。

            ——进士第出身资政大夫户部左侍郎俞兆晟 顿首拜撰

  附录二、贝溪郭氏族谱一修谱序(郭志凤,1734年)

  姓氏之分也,圣人所以广尊亲。世谱之合也,众庶所以敦论纪要。必有祖宗修明于前,而后子孙得以因之守之。不然,或叩像而致羡,或拜墓而贻羞。冒渎之愆,较失守者滋甚。吾宗系出汾阳,至十七世尧可祖,由江西龙泉悠富徙湖郴之桂东,家于君辅。传二世,而颜叟祖创造贝溪,此贝溪之郭氏所自昉也。代更数朝,年历数百,谱帙曾修于前明。欲问其事,而父老尚有能言者。想当年,父子祖孙,春秋匪懈,足以远宗而近守者。炳炳磷磷,称盛事焉。乃启祯以还,义兵蜂起,家乘载籍灰于烈焰。迄今阅世未几,或有稽考之未详。倘甲子递迁,毋乃敦睦其奚自乎。此孝子之惧,学士之悲,匪朝伊夕矣。幸盛朝以孝治天下,典制昭明。孙等乐育大平,承先制之谓,何敢上负祖宗手泽,下重子孙隐懮乎。爰集户族,诣祠公议。族彦世岐、轼总其事,斯举、化清、化明,详其世系,治其文词,搜其遗篇。于修明者序之,续之;未明者补之,益之。若者为某宗公派,若者为某属亲友,若者登廊庙而蜚声黉序,若者砥名节而乐隐林泉。考其人,记其事,正名定分,俾尊卑长幼画然相承,庶同葛藟之庇,无忘水木之恩。嗟,嗟!宇宙间孰非此天经地义之不可解者。故是谱之修也,祖宗实有赖于今日;则今日之所不逮者,焉能不俟诸后人。然则,谓之承先人之志,可;谓之广后人之孝思,亦可。吾愿后之人世守于不替,无始天经地义有遗憾焉,则幸甚。

            ——十五世孙志凤  谨记

  附录三、贝溪郭氏族谱一修谱序(郭佑达)

  自古,尊祖敬宗以亲九族,其道切于修谱。盖无谱则不知祖,讵能绳祖;未合族何以睦族。故宋欧苏二公皆拳拳于此焉。虽然,谱之修也,其核必真。倘不同根株,妄附枝节,如闵姓谬云闵子后,杜氏欲联杜。固谱则与不祖梁公者回异;而视彼拜墓贻笑者,将毋同与。我族自周王季传于今二千余载矣。其中若汾阳王之丰功骏德,子孙曾元之显荣,盖三代以下所罕有。至若历代之英俊,或独善,或兼善,或蒙业而安,或迁地为良,能以才德垂裕后昆者,不可胜数。第世远年遥,未考其实,则宁缺而毋滥。溯我尧可祖,由江西悠富奉母康氏徙桂东之君辅,一再传,而颜叟祖兄弟四人,俱各有创。唯我颜叟祖迁创贝溪。又再传,而宗顺、宗达祖,派分两房。自世而后,支分派衍,子孙千亿,名扬于国者有人,富甲于乡者有人。苟非我祖之积厚流芳,曷能绳绳蛰蛰如此哉。明时原有族谱,因遭兵燹之后,灰烬无遗。然父老犹抄誊而记之者。今圣朝圣明,相继兴孝兴仁。阖族中咸有从流溯源之思,乃序世系,以付诸剖劂。所谓尊祖以亲九族者,在乎此矣。然而继述之道则尤有进焉。盖必克绳其祖武,斯可称象贤之冑。岂可使前人之丰功骏德与满床笏,一家荣之盛事,后世遂无嗣音乎。

            ——雍正已酉科解元(附注)四川安岳县知县
                       嗣孙佑达 敬撰

  附注: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附录四、资中郭氏重修族谱序(郭世瑄,1734年)

  遡我贝溪宗派,自汾阳王六世孙鸿胪卿在徽以言事谪守吉州刺史,子广国公晖因卜居庐陵麻冈,传十二世至大郎,生子一郎、二郎、四郎、五郎、六评事。大郎志图创拓,我祖五郎奉父及兄弟宦游湖广、桂东、东晋,寓二都河南水上村,嗣是开创渐广。我祖五郎移居贝溪,而一郎、二郎、四郎亦各有他刱。大郎贻谋心慰转念祖基难忘,晚年复携幼子六评事归寓庐陵烱村。是贝溪基业始自五郎,而实刱自大郎也。明末红巾㨿(同据)桂东,居民逃散,而我族谱牒不无残缺之叹。国朝定鼎初年,虽世际升平,而民气犹未大舒,时有房叔祖琼选、房伯雉、胜朝、儒硕,覩记犹详奋然兴倡举之思,而众志未洽。雍正己酉(1729年)侄孙佑达叨列榜首,而麻冈宏族如达亦荐贤书。庚戌之秋由京邸仝途旋里,因有借谱忝订编修之约。辛亥全月(1731年)如达诸兄父,梦虬族长,喜不背约,惠然携谱而来。我户出其遗奕怢,互为更正,若合符节,爰是聚议鸠工,付之剖劂。维时总理头人世岐、郭轼,以及分理世系翰墨头人皆各殚乃心,共勷厥事,瑄不敏,亦从其后,功既成,爰要其始末而术叙之。

            ——十六世孙(注:郭大郎16世孙)世瑄谨识

  附录五、贝溪郭氏族谱--佑达公传

  公,名佑达,字致远,号巨峰,家住桂东县贝溪村,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出生在寒士之家。少年时,勤学善思好问,其塾师扶子杰经常夸奖他:“郭佑达天资非凡,将来必定成才。”郴州学政李世藩称赞他“孺子也知名下士,奇文非啜古人糟。”雍正七年 (1729年) ,公参加乡试获第一名,为已酉解元。次年参加会试落榜。雍正十一年,被荐为国子助教,留京师。乾隆四年 (1739年) ,资政大夫钱汝城之父任北京提督学政使,将佑达公留在幕府内供职,协助披阅试卷。公克尽职守,任劳任怨。

  佑达公遵循“文以载道,道在躬行”的处世哲学,正气自持,对于不义之财,绝不染指。公有个同乡长辈在京师等候委任官职时病卧在床。公闻讯后前往探视。这个同乡要求公以同族关系帮其说情,并送上银两。公义正词严地说:“我念你是同乡又是长辈前来看望。想不到你把我看成贪小利之人。”说罢,把钱掷下,拂袖而去。

  乾隆十八年(1753年),佑达公出任四川潼川府安岳县县令。其时,安岳因遭兵祸,百业箫条,社会动乱,持刀抢劫之事时有发生,官匪勾结,盘根错节。公上任后,除奸剔弊,惩治贪官污吏。对不法之徒,严厉查处;对协从分子,则晓以大义,疏导教育。不久,贼焰顿息,社会安定。凡有诉讼案件,公勤查善断,从不贪赃枉法。过去差役下乡,三五成群,敲诈勒索,无所不为,致使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公一改过去习俗,规定差役下乡只吃公餐,严禁骚扰百姓。安岳百业待兴,公着重振兴教育,培育人才。公捐赠俸禄兴建义学,重修书院、置买学田,对贫苦学子,常资以膏火;公务之余,还经常前往书院讲课;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对前来求学者,公热情接待,循循善诱,诲之不倦。

  佑达公在安岳三年,勤于公务,事不辞艰,以致积劳成疾。当公因病告假的消息传出后,安岳民众惶然如有所失,攀辕卧辙,不忍其离去。不久,该县民众建坊一座记其功德。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秋,佑达公复任安岳县令,百姓闻之欢欣雀跃。“民众扶老携幼,道迎终日,衢歌巷舞,如跻春台而获霖雨。”他重修前政,更励图新。无论严寒酷暑,常风尘仆仆,勤于民事。公体察民间疾苦,关心鳏寡孤独,在城北兴建养济院收留贫孤。

  安岳青年危开发,聪明好学,因家境贫穷无钱读书,只得跟人学缝衣。一天,他在县衙做工,听到外面鼓乐齐鸣,唢呐声声,便放下手中之活嚎啕大哭起来。佑达公发现后,问明原因:原来当日某人所娶妻子,正是危原来所聘之妻,因女方父母赚贫爱富而悔婚,将女另配他人。公听后,立即叫差役将花轿抬至县衙听候审理。公说:危与此女奉父母之命,依媒妁之言订有婚约,应该履行。今女家另许他人,实属嫌贫爱富,甚为不当。接着又对迎亲的青年说:你青春年少,正是发奋读书的大好时机,来日金榜题名,何愁无贤良淑女为妻。现本官判决危生与此女婚约有效,公堂成亲。此事很快传遍全县,民众无不拍手叫好。此后,佑达公还资助危开发读书。不久,危进入县学,连年告捷,成为当地有名的学士,并出任广东从化县知县。由于受佑达公的影响和教育,危开发为官清正,颇有政绩。佑达公去世后,危开发专程前来贝溪扫墓,并作《奠郭佑达文》。

  佑达公两任安岳县,历时十载,深受群众拥戴,当地民众作歌:“铁峰巅,高于天;龙溪水,清到底。山高而水清,非侯其孰比。”颂其功德。

  乾隆三十年(1765年),佑达公决意辞官回乡,安岳民众联名挽留。离别时,十里街头,万人空巷,老人童稚列队送别,并赠以巨幅锦旗绣匾。以后,安岳艺人为佑达公夫妇绘制大型画像留在安岳。佑达公返回家乡后,躬耕垄亩,布衣素食,仍热心教育,设私塾以教乡人,并捐田租四十石,作为族人的奖学金。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佑达公在家病逝,享年六十二岁。

            ——有邦 宏立 辑录

附记1:原载《桂东县志》(1998年版),转载时稍有修改。
附记2:郭佑达诗文极佳,曾游桂东八景中的“水声石鼓”时,留下了著名的诗篇。

  峰回峡束水流西,众壑争趋浪拍堤。
  石骨漱成泰山溜,涛声寒作广陵鼙。
  临崖难勒奔堤马,探窟空然照怪犀。
  能挽狂澜回既倒,论文我欲拟昌黎。

录入:郭池 [2344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