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郭泳 > 张家界中湖郭氏源流概述(修改稿) [精品] > 打印文档
张家界中湖郭氏源流概述(修改稿)

郭网(www.guo.ac.cn) 2015/7/28 7:31:04

  张家界中湖郭氏源远流长,本为西周虢叔之后、唐郭子仪之裔。汾阳堂郭氏子孙经过无数次迁徙后,终于在清乾隆年间定鼎于今张家界市中湖乡。清、民国两代,永定阳湖坪郭氏虽然屡次编修族谱都邀中湖郭氏加入,但在事关中湖郭氏源流的问题上,却始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加以澄清。时至今日,我们作了大量的走访和考证工作,中湖郭氏探源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下面将张家界中湖郭氏迁徙概况作如下叙述:

  一、中湖郭氏迁徙简述

  相传周文王之弟虢叔被周武王封于东虢国,其后裔虢序于周平王时被复封于虢,又号“郭公”,后世因以“郭”为姓。其后一支世居汾水上游一带(晋阳以北,原平以南)。汉以降,此支郭氏渐成太原望族。阳曲、晋阳诸县自秦汉以来一直隶属于太原郡,诸县郭氏遂以“太原”为郡望,号“太原郭氏”[1]。根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太原晋阳人郭亭在单父起兵反秦时,曾追随汉王刘邦部下吕泽,随后又于汉王还定三秦、平定项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七月,郭亭被封为阿陵侯,去世后谥号“顷侯”,称“阿陵顷侯”[2]。郭亭曾孙广意,汉武帝时官至执金吾。根据唐代苗晋卿《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和颜真卿《郭公庙碑铭》等碑文记载,郭广意之子孟儒,因官遂举家自太原徙居左冯翊(治所在长安城内),其后裔一支大概在南北朝时期定居郑县(入唐属华州,今陕西华县),是为郭敬之、郭子仪父子所属之华阴郭氏(华阴郡望),而华阴郭氏又因大名鼎鼎的郭子仪再析出汾阳堂郭氏一族。

  中湖郭氏即是汾阳堂郭氏子孙经过不断地迁徙后而繁衍出来的一个支族。郭子仪被后人尊为汾阳堂郭氏始祖(第一代),传第七代南唐广国公郭晖,徙居吉州庐陵麻岗。传第十四代郭训,为抚州临川之派。传第二十四代郭伯达,元末明初自江西徙居楚南常德,其二孙寿辅、寿祖,再迁桃源县沙萝村。第三十七代郭模、三十八代郭宗辉父子,清乾隆中落居今张家界市中湖乡。我们为四十四代、四十五代,族中长房最小辈为四十七代。若算上郭智到郭敬之六代人,则我中湖郭氏绵延不断(明确考证)的传承世系一共就有五十三代人了。

  二、中湖郭氏世系传承的四个历史时期

  中湖郭氏远祖出自姬周王室,为汾阳堂郭氏支族,为大唐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但自西汉晚期迄于北魏末,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天下大乱,郭氏谱牒在时局动荡中损毁失续,后人无从考知。如今在追溯中湖郭氏祖先时,目前只能上溯到郭子仪的六世祖中山郡太守郭智。于是我们只从郭智开始,按不同的时期,划分四个阶段来阐述、介绍:

  1、北魏郭智至中唐郭子仪时期(第一阶段)

  新出土“隋郭荣碑”云郭荣“祖父智,中山太守”,《大唐故郭府君墓志铭》[3]云郭敬善,“高(曾)祖智,后魏秘书郎、郢州刺史”;赵超先生也考证出郭智为后魏(即北魏)中山太守。当今《环球郭氏宗谱》在记录郭子仪先代世系传承中,却无郭智的名字。郭智有二子:一名郭徽,一名郭进。从其以郭进为郭冉之子来看,便知《环球郭氏宗谱》作者并未接触过《隋郭荣碑考释》[4]以及出土之“隋郭荣碑”和郭敬善墓志铭等资料,故“郭冉之子郭进”显系其在世系传承上作了造假处理。根据《元和姓纂》(子仪为“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5]、颜真卿撰书《郭公庙碑铭》[6]等文献资料,我们顺利排列出郭子仪前数代人世系:郭智—郭进—履球—郭昶—郭通—敬之—子仪。据此,履球为郭进之子而非“郭进之孙”,可以校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穆渭生《郭子仪评传》等。

  2、中唐郭子仪至元末明初郭伯达时期(第二阶段)

  中湖郭氏系唐郭子仪之后,以“汾阳堂”为堂号,以郭子仪为“汾阳堂郭氏”开基始祖。子仪传至在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世系如是:子仪—郭曜—郭锋—郭王余—端夫—在徽。张家界与常德诸多族谱在记载内容上虽然存在大同小异,但在世系记载方面却并无偏差。在徽下传卫士,其世系如是:在徽—郭晖—郭轩—郭靖—郭熙—郭圣—郭桂—郭绶—郭训—郭镇—文宗—知礼—拔—元迈[7]—方中—尚孝—道成—卫士。

  唐末,梁王朱全忠为篡夺朝廷大权,欲大杀朝臣铲除皇帝左膀右臂而后快。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朱全忠在亲信李振鼓动之下于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一夕尽杀左仆射裴枢、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七人,投尸黄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马驿之祸”[8]。加上后来被害的公卿,朱全忠一共杀害了三十多位大臣。郭在徽当时在唐朝廷为官,眼见唐末政局混乱,又抱有“义不臣梁”之决心,坚决不出仕后梁王朝。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梁后,宰相郭崇韬等人搞提拔名门望族人士为官的老一套,举荐他为鸿胪少卿。但有次君臣一起议事时,郭在徽犯言直谏得罪皇帝,遂贬官卫尉少卿,其后南迁于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县)望云门。其长子郭晖出仕于南唐王朝。晖公妻南唐李氏夫人,生三子,长子名郭轩。

  郭晖下传至郭圣,世居吉水县麻岗(宋太宗时析庐陵另置吉水县,麻岗从此属吉水)。郭圣之子郭桂,郭桂之孙名郭训。金兵南侵宋朝,深入江西造口,杀戮无度;天下盗贼蜂拥而起,地方大乱,郭训一家数代人为避祸乱徙居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附近)。《环球郭氏宗谱》亦云郭训为“徙抚州之派”。

  3、郭伯达至明朝中、晚期郭景□时期(第三阶段)

  中湖郭氏的迁湘始祖为郭子仪后裔、郭卫士之子郭伯达,而始迁中湖之祖则为郭伯达后裔郭宗辉。到郭卫士一代,郭氏已为江西临川十都人氏。郭卫士在元朝时做过江西吉州龙泉县尹。但有的族谱误作“巡抚”。郭伯达与其二子元一、元二及二侄元三、元四于元朝至正年间因官自江西举家徙居湖南常德路。元一之子寿辅、元二之子寿祖,二人再徙桃源沙萝村。伯达下传景□,世系如是:伯达—元一—寿辅—义忠—郭芝—思围—郭璜—永寿—郭科—景□(文胜之父)。根据湖南氏族源流网中的记载,郭永寿另一支后裔徙居桃源杪枋溪。

  4、郭景□至今(第四阶段)

  中湖郭氏即是郭景□的后裔。郭景□之子文胜,文胜长子之凤。之凤在清康熙年间因躲避三藩之乱而“复迁永邑(今张家界永定)”,后来返回桃源,其子郭淳定居于本县青岩峪(族谱云“青岩峪人氏”)。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左右,郭模长子宗辉徙居永定县十四都中府里郝家坪。未久,郭模“磨角”(中湖方言,“落难”之意)寻儿,来到中府(中湖),不再返回桃源。光绪八年(公元1882)天门郭氏修纂永定《天门郭氏族谱》,始将中湖郭氏列入其谱中,并将郭文胜“接”为阳湖坪郭必才之长子[9],所以郭文胜一支后人得以顺利入籍永定县。但根据我们家中所藏之世系贴,文胜实为景□之子。盖老贴在郭用升生年时因受潮、受虫而残损,故肯定光绪八年(公元1882)郭兴兆等在修谱时绝没有看到此贴中有关“景□(梭?茂?)字庭盛”、“□(文)胜,景□幼子”[10]等的记载,故他们所编之族谱没有收录到郭景□之姓名也就不足为怪了。如文胜是必才之子,文胜之子之凤也应为永定人,但这很显然与之凤“复迁永邑”事件不吻合。另外,贴子中有关“沙萝村”和“沙萝坪”等地点的记载,完全能与桃源郭氏族谱中的记载及中湖郭氏家族中的传说对应上。据此可知,中湖郭氏本为桃源沙萝郭氏之分支系族。综合传世老贴和族谱记载,我中湖郭氏先世世系传承是:郭某(郭科)—景□(妇刘氏)—文胜—之凤—郭淳—郭模—宗辉—正乾—用升—如玉。

  三、中湖郭氏子孙在中湖乡境内的迁徙及分布情况

  截止2012年,中湖郭氏子孙分布于宝月、中湖二村。宗辉父子徙居永定县十四都中府里郝家坪(今中湖村郝家坪),宗辉之子正乾约道光初徙蒋屋乪(今属宝月村幺房坪),正乾子用升在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徙狗儿氹(今宝月村郭家峪),用升子如玉,如玉一名兴麟。如玉三子:嘉海、嘉治、嘉源。嘉海次子昌祖徙王家垭旁边之岩湾;嘉源长子昌福、次子昌禄、三子昌寿等人徙蒿子峪,居张家湾(即中湖村得胜泉)[11]。昌福后裔现居中湖村之青松岭。其余人留居宝月村郭家峪。郭如玉之后中湖郭氏人口渐繁,两村所有郭氏人口数加起来大概有一百八十人[12](含嫁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中湖郭氏源流已经基本清晰。前人传世文献的指引,郭氏长辈们提供的帮助,加上长期以来不懈地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张家界中湖郭氏的探源工作,如此或可稍解我前几代祖上“追寻家世而力不能成”之遗恨。

—————————————
[1]参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郭氏》。南宋罗泌《路史·国名记》云:“夏阳,序之封。”大概是为校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2]参见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二版。
[3]参见《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4]作者李子春,发表时间:1957年;发表刊物“考古通讯”。
[5]作者赵超,中华书局1998年版。赵超以郭履球为郭弘道次子,有误。
④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并序》,作者颜真卿,撰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十一月。
①此郭元迈非《宋史·列传第二百八十·郭元迈传》之郭元迈。一如南唐广国公郭晖非太原郭守文之父郭晖。广国公不可能战死河中,皆是族谱记载有误。
②《旧唐书·哀帝本纪》云:“(天佑二年)六月戊子朔,敕(矫诏):‘责授陇州司户裴枢、琼州司户独孤损、白州司户崔远、濮州司户陆扆、淄州司户王溥、曹州司户赵崇,濮州司户王赞等,皆受国恩,咸当重任。罔思罄谒,唯贮奸邪,虽已谪于遐方,尚难宽于国典。委御史台差人所在州县各赐自尽。’时枢等七人已至滑州,皆并命于白马驿,全忠令投尸于河。”朱全忠,真是全不忠。
[9]参见光绪永定《天门郭氏族谱》,郭兴兆等撰,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版。
[10]参见《中湖郭氏祖上世系贴》。此贴书写于前清乾隆年间。
[11]截止2012年,岩湾与得胜泉(张家湾)的族人已全部迁到蒿子峪西南口附近之连界岭,但原所属村民小组、户籍仍不变。乡志言郭氏分布,未提及岩湾。
[12]根据余宗健等撰《中湖乡志》(1992年版),中湖郭氏总人口当时为165人。

录入:郭池 [2043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