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郭谦贤 > 老仙寻根系列(三)出土墓碑改写族谱传承统系 [置顶] > 打印文档
老仙寻根系列(三)出土墓碑改写族谱传承统系

郭网(www.guo.ac.cn) 2015/6/7 0:36:48

老仙寻根系列(三)出土墓碑改写族谱传承统系           ——作者:郭谦贤 (老仙)

  四川资中郭氏族谱第59、60页是传承统系图,记载着郭子仪后裔的概略世系。本族是郭子仪长子郭曜后裔,在传承统系图中标示为“子仪→郭曜→郭锋→郭㻌→端夫→在徽→郭晖”这一个世系,相传在江南地区及四川有许多的郭氏族谱都是这一个传承统系图中的世系。但是最近几年在西安附近出土的一些郭子仪家族墓志,关键人物的墓志内容,却使得这一个传承统系的后裔看得目瞪口呆,须要大篇幅的修订族谱,尤其最近才刚修谱的祠堂,感觉真是无奈之至。

  (一)郭曜墓志于2012年发表,其内容记载郭曜有子“曰锐、曰鉾、曰链、曰锜”。

  四川资中郭氏族谱传承统系记载“郭锋一名锜,仕至参军,袭封汾阳郡公,食邑百户”,另外谱序中亦有“曜生锜,锜生㻌,㻌生端夫,端夫生在徽”。笔者推测郭锋与郭锜应是两人,但是前人于抄写族谱时已经无法确认是郭锋还是郭锜,只好写成“郭锋一名锜”,这违背了古人采用“名、字”的常态,若是写成“郭锜,字锋”就符合常态。总之,族谱中的“郭锋一名锜”与郭曜墓志中的“有男曰锐、曰鉾、曰链、曰锜”冲突不大,但是可以认定本族在郭曜的下一代应该就是郭锜。

  (二)郭锜夫妇墓志于2013年发表,其内容记载郭锜有二子“长曰璹,次曰珙”。

  在河南府永宁县界熊耳山达摩禅师塔院有一块石碑“汾阳王置寺庙表”,这块石碑是大中十二年(858年)郭子仪冢孙(嫡长孙)郭珙任河南府永宁县令时所立。该石碑最后一段文字“显祖忠武公,大历中,特奏闻崇饰。珙九年夏敕授此邑,宰至止月余,即亟造塔下,而上奏旧章,帝赐批答,悉录自藏于塔室内,跽获稽首,捧阅再周,伏覩弘道尚教之旨,而忧国之诚,形于至愿。虽盻响内,不忘竭尽之恳,焕乎懿烈,扇赫今古。珙谬宰兹地。获睹遗芳,敢不发挥盛德,斯乎不朽。谨用敕诸贞珉,以垂永永,冢孙朝议郎,行河南府永宁县令,珙记。大中十二年(唐宣宗李忱之年号,公元858年)九月日建,刻字杨绍。”

  墓志记载郭锜有二子“长曰璹,次曰珙”,如此一来四川资中郭氏族谱传承统系中的“郭㻌”是谁呢?“郭㻌”会不会是“郭珙”的误植?新发现墓碑的讯息到这里就终止了吗?族谱中的传承统系“子仪→郭曜→郭锜→郭珙→…”要如何接续下去?真是应验了“墓掘天下怨,碑出天下乱!”这句话。

  (三)郭子仪家族后裔的郭在岩墓志于2014年发表,其内容表明了郭在徽的世系。

  晋故承务郎守耀州富平县令太原郭公墓志(简称郭在岩墓志)内容记载郭在岩的身世如下“则有故富平宰郭公讳在岩,其先并州太原人也,唐汾阳王、尚父五代之孙。公之曾祖也,任东都河南府福庆县令讳镕。公之王父也,任光禄少卿讳师简。公之皇考也,任沧州乹符县令讳重。京兆太夫人韦氏,公之皇妣也。鸿胪少卿在徽,公之亡兄也。颍州司马在微,公之次兄也。”经查,郭镕是郭晞之子。故可推论郭在徽是郭子仪三子郭晞派下,而非长子郭曜派下。

  郭在岩墓志内容对于四川资中郭氏族谱的世系有了极大的影响,经过考证本族世系须修订为“子仪(1世)→郭晞(2世,子仪三子)→郭镕(3世)→师简(4世)→郭重(5世)→在徽(6世)→郭晖(7世)……传至本人(43世) ”。
但是,真相是这样的吗?(待续)

录入:郭池 [1条评论] [2990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