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郭泳 > 简叙太原郭氏门阀与郡望之发展历程(郭泳) [公告] > 打印文档
简叙太原郭氏门阀与郡望之发展历程(郭泳)

郭网(www.guo.ac.cn) 2015/3/28 22:09:55

           ——举例太原郭氏标杆家族及名人

  太原郭氏是两汉以来太原著姓,是魏晋南北朝著名门阀,唐以来发展成为太原郡望。郭氏之太原郡望,是中华郭氏各派中最大的郡望。汉魏盛行门阀,太原郭氏位列其中,至唐人始著郡望,太原郭氏位列“山东(中原地区)八大族”,其发展历程不可谓不艰辛、漫长。当今社会研究太原郭氏,总是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还需要努力,才能真正深挖太原郭氏存在的历史真相和历史意义,澄清误会,解决疑难。下面将太原郭氏门阀与郡望发展历程大致叙述如下,或许能为研究太原郭氏者提供一些素材或者参考角度。

  一、两汉时期的“太原著姓”

  秦朝至西汉尚没有门阀、郡望之说,著姓、大族之说比较通行。郭氏在太原者,一般在此时称为“太原著姓”。如唐张说撰《郭知运碑》、颜真卿撰《郭公庙碑铭》,都用到“著姓”一词,在当时无门阀、郡望的情况下,比较适用于秦、两汉时期。

  太原郭氏在西汉初年出了位开国功臣,那就是郭亭,封阿陵侯。其曾孙广意,西汉太原晋阳人,汉武帝、宣帝时期,两度官至执金吾。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昭帝登基后,同为武帝儿子的燕王派人前往京师打探消息,询问的人就是郭广意。几个月后,执金吾广意被免职。唐代颜真卿撰《郭公庙碑铭》称郭广意官职为“汉光禄大夫”,可备一说。西汉元康二年(前64),汉宣帝下诏复开国功臣郭亭后裔郭贤之家,所谓“诏复家”,并录用功臣后裔。郭贤,元康二年时为茂陵公乘,是西汉开国功臣阿陵侯郭亭曾孙南侯郭则的儿子。郭广意作为郭亭的曾孙,茂陵公乘郭贤的堂叔,又有贤能,被汉宣帝再度起用为执金吾。郭贤的堂弟郭延,字孟儒,也就是广意的儿子,曾三度出任左冯翊,最后一次出任左冯翊是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直至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结束任职,为河南郡太守毕众所代替。郭孟儒为冯翊郭氏开基祖,两汉时期其后裔名声远超太原郭氏,可能他自己也没想到。

  唐代颜真卿撰《郭公庙碑铭》称郭孟儒官职为“冯翊太守”,有误。唐代杜黄裳撰《唐郭暧墓志铭》称郭孟儒“汉左冯翊”,为是。《唐郭锷墓志铭》谓郭孟儒为“西汉时谓左冯翊太守”,为误,”太守“二字显画蛇添足。其他墓志如“汉冯翊郡守”、“冯翊之表”,其表述可谓五花八门,都不准确。甚至有人称孟儒为三国时期魏国人,方能任职“冯翊郡守”,真是天方夜谭。

  东汉中晚期,太原阳曲、太原介休又有几位名人。首先是东汉中期人物,光禄大夫郭遵,太原阳曲人,曾守兖州刺史,名声显赫。其族子郭全,也就是曹魏大将军、阳曲侯郭淮的祖父,为东汉朝大司农。

  还有介休人郭泰,介休在汉代属太原郡。郭泰虽然个人名声显赫,但依门阀而言,其后裔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士族门阀大发展的时期没有进入士族之列。

  其实,颍川郭氏、中山郭氏、冯翊郭氏等支在两汉非太原郭氏所能比拟。

  颍川郭氏。一是西汉郭忠。郭忠在张掖郡击匈奴,被西汉封为成安侯,世居颍川。其家族影响力持续至新朝的王莽时期。二是在东汉有郭躬家族,法家士族。郭躬本人,名声显赫。郭贺,尚书令,封侯。郭禧,汉建宁年间官至太尉,其子鸿,城安乡侯。两汉为颍川郭氏显赫时期,太原郭氏东汉才见踪迹。

  中山郭氏。皇后郭圣通家族,事迹见于《后汉书》,非常有影响力。中山郭氏显赫时期,太原郭氏仍然暂时没有显赫的人物出仕东汉。

  冯翊郭氏。此支乃太原郭氏分支,名声在两汉远超太原郭氏。东汉顺帝年间,郭虔字君贤,出任司空,有显名。由于唐代华阴郭氏是冯翊郭氏分支,郭虔有可能亦是华阴郭氏远祖。但是,东汉末太原郭氏再度兴起后,冯翊郭氏便没有特别显赫的人物了。隋唐时期,该分支华阴郭氏多以“太原郭氏”自称。

  另外,依据唐代张说撰写的《郭知运碑》,西平郭氏也是出自太原阳曲,“亭玄孙友,自太原徙居陇西,其后为西平人”。《三国志魏书》记载:“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世河右大族。”西平郭氏在两汉时期,其实力可能远超太原郭氏。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太原门阀

  在门阀制度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高门望族相比,门第较低和家世不显的家族则被称为“寒门”、“庶族”。他们即使也有一定的土地、财产,其成员也有入仕的机会,但总的说来,他们在政治生活中极受压抑,其社会地位也无法与门阀士族相比。当时用以铨选官吏的“九品中正制”正是这种门阀制度的集中表现。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根据门阀家世、才行品德,由各地“中正官”采纳乡里舆论,将人才分为九个等级进行推选,以任用官吏。在门阀制度下,不仅士庶界限十分严格,而且不同姓氏也有高低贵贱之分,甚至在同一姓氏的士族集团中不同郡望、堂号的宗族也有贵贱、尊卑之分。

  东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特殊时期,这是山西太原郭氏门阀的产生和大发展时期。这支太原郭氏的籍贯就在阳曲、晋阳,以东汉大司农郭全的后裔为主,以太原郭氏分支冯翊郭氏为辅。其他支郭氏:如中山、广平、西平郭氏,东汉末以后几乎不见踪影。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郭氏诸支当中,太原郭氏几乎是一家独大。成为东汉、初唐以来,中华郭氏当中的最大一支门阀、郡望。

  东汉末以来太原郭氏迅速崛起,东汉光禄大夫郭遵、大司农郭全、雁门郡太守郭蕴,曹魏大将军阳曲侯郭淮、城阳太守郭配、谒者仆射郭镇、西晋尚书郭奕以及南北朝后赵司空郭殷、北燕尚书令郭生、北魏徐州刺史郭逸、北魏尚书右仆射郭祚、北齐扬州刺史郭元贞、北周骠骑大将军郭彦等,他们都是太原阳曲、太原晋阳人。这批太原郭氏成员的名声几乎将中山郭氏、颍川郭氏、冯翊郭氏远远抛到后面去了。这一时期的颍川郭氏、中山郭氏,甚至不见名人于史册。冯翊郭氏,有几个人物勉强仕于前秦,直至中唐其分支家族华阴郡郭子仪的出现,方才超越魏晋的“太原郭氏”。

  郭殷之孙郭逸,仕北魏,又因后赵以来与清河崔氏互相支援,故而在北魏时期,太原郭氏与清河崔氏成为姻亲之家。郭逸子洪之,洪之子郭祚。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因奉旨编撰国史时直书不讳,触怒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横遭灭门之祸,其姻亲太原郭氏亦连坐灭族。郭祚的父亲郭洪之死于非罪,唯郭祚亡窜得以幸免。其时,他年仅两岁。故郭祚虽出生于名门,但在少年时代却过着孤寂贫苦的普通村民生活。然而,郭祚潜心攻读,涉暗略经史,兼习崔浩之书法,其书信文章逐渐闻名于世。20岁时始任并州主簿,并被刺史孙小委以书记,同时与其婊亲(叔)太原太守王希彦相互接济扶持,终于使太原郭氏家业得以重振。郭祚后裔在北魏、北齐极有名声。

  依家族而言:东汉郭遵、大司农郭全、郭淮一族在东汉、魏晋南北朝极富名声。一直很惋惜:如果太原郭氏在北魏再努力一把,有可能就超越太原王氏,进入“五姓七族”的行列。因为郭祚晚于王琼夺得并州大中正,所以,太原王氏挤进“五姓七族”,而太原郭氏又因为郭祚遇祸而死,太原郭氏在北魏始终是二等士族。高门士族有5等,太原郭氏只排第二。

  没有魏晋之太原郭氏门阀,就没有隋唐的太原郭氏郡望。郡望是唐代才开始产生和兴起的。跟门阀不是一回事。先有门阀,然后到了唐代才有郡望。门阀,是东汉末至隋代的比较独特的产物,比如隋代,关陇士族开始称望族,其基础就是门阀。

  三、隋唐时期的太原郡望

  唐时始著郡望。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并称“五姓七族”,门第最为清高。唐人柳芳在其《氏族论》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论述:在南北朝时,“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为“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以上“侨姓、吴姓、郡姓、虏姓”合称“四姓”,“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选”。大概太原郭氏虽然有人出仕关陇,总的来说仍然属关陇郡姓。太原郭氏郡望正式形成,与以下几支家族有关联最大。这一时期,以外迁出太原的郭氏家族为主。可以说,正是这几支家族的努力,将太原郭氏门阀发展成郡望。当然,还有其他支太原郭氏,我在这里列出来的,只是其中最具典型代表和官爵最显赫的家族和人物。

  一是隋唐郭荣、郭福善以及郭弘道、郭广敬家族。“公讳荣字长荣太原晋阳人”这句出自“郭荣碑”。郭荣父亲郭徽,祖籍太原阳曲,在西魏大统末年任同州司马。郭徽的父亲郭智,北魏末出任中山太守,西魏初期投奔关中宇文集团,任职郢州刺史。西魏、北周时期,杨坚的父亲杨忠任同州刺史,同州司马郭徽因此与刺史杨坚有旧。郭徽后来在北周时官至洵州刺史,封安城县公。北周末,杨坚受北周禅让,是为隋文帝。隋文帝加郭徽为太仆卿。郭徽的儿子郭荣,隋朝右候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隋朝开皇初年,郭徽在官任上去世。参见《隋郭荣碑》以及《随书郭荣传》。郭弘道初唐出仕卫尉卿、郜国公,其子广敬位列礼部尚书、左威卫大将军。

  二是曹魏大将军郭淮的后裔、隋代郭衍,虽自号太原介休人,其实衍父郭崇,乃是郭淮的八代孙。郭衍的儿子郭嗣本,在初唐跟郭福善一样,出任三品高官。

  三是唐代郭虚己家族,其高祖郭昶,隋代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此支隋唐皆有高名。

  所以初唐时,太宗李世民撰修家谱,以郭嗣本位列三品、郭广敬位至礼部尚书、郭福善为益州长史。太原郭氏被再度列为上品士族。郭嗣本家族和郭荣家族虽然属太原郭氏,但是其祖辈却长期任职关陇,故这两支家族不同于长期被隋唐上层打压的山东士族。

  至于中晚唐郭子仪家族,其祖上墓志和其孙辈、玄孙辈墓志言其家世“并州太原”或者“太原晋阳”人。汾阳王原籍华阴华县(华州郑县)。唐代华阴郭通(此郭通与汾阳王祖父同名)墓志记载:“公讳通,字贵达,太原人也。祖因官冯翊,子孙遂居焉。”“祖因官徙冯翊”,这个记载跟《北周书•郭彦传》的记载是一致的:“郭彦,太原阳曲人也。其先从宦关右,遂居冯翊”。故华阴郭子仪家族仍然是太原郭氏的鼎力支持者。

  三支家族在初唐齐头并进,终于,太原郭氏名声又被这三个家族往前推了一把。终于,中华郭氏之太原郡望 ,因为汉魏以来的大发展,因为隋代、初唐的几支人的努力而定型了。初唐,太原郭氏被评为“山东(华山以东中原地区)八大族”。 很遗憾,太原郭氏自太原晋阳人郭虚己于天宝八载(749)去世后,太原郭氏几乎要走下坡路了,其名声完全由太原郭氏分支华阴郭氏来承担维护的责任了,汾阳王郭子仪不负众望,把太原郭氏名声再度推向一个新高度。

  四、五代时期的太原家声

  五代时期:《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记载籍贯为太原晋阳、并州太原的,有三位:后梁郭言,太原人(祖籍太原);后汉检校太尉、彰德军节度使郭谨、 以及与郭谨同宗且刺杀后汉隐帝的郭允明(《旧五代史》明言其与郭谨“同宗”),他们是太原晋阳人。还有一位是郭守文的父亲郭晖,后汉护圣军使。不过他是郭守文的父亲,我们把郭守文家族要放到南宋和北宋说了。

  唐末五代,封建士族社会在黄巢起义的打击、梁王朱全忠的滥杀和士族内部的互相倾轧下已经名存实亡了,门阀和郡望到了北宋几乎只空有其观念而无其实了。北宋的人讲郡望,不过是为了显摆,并没有实际意义,也不代表其家族一定就有多大高官显贵了。

  五、两宋时期(含金朝)的高门望族

  然而北宋并州太原人郭守文家族,实实在在是一个与北宋和南宋王朝王朝相始终的家族。这个家族似乎仍然像唐代的大士族一样,生命力非常顽强,与整个五代、北宋及南宋王朝相始终。

  北宋名将郭守文,王禹稱《小蓄集》录《郭守文墓志》,记载其:郭守文字国华,并州太原人。守文世出将门之后,生于后唐清泰二年(935);未成年,14岁步入军旅;近花甲,55岁告别人生。41年戎马疆场,先后效命于后汉、后周、北宋三个封建王朝。一生历经:后汉太祖刘知远、隐帝刘承佑、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北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七位帝王。史称,郭氏守文,熟兵法,长谋略;轻生死,好战事;爱读书,喜书法。戎马倥偬之暇,平日退朝之后,必书字百行,颇有法度。而其待人及物,慎肃谦恭,温文尔雅,是为一代儒将。卒于北宋端拱二年(989),终年55岁。

  郭守文当年跟随曹彬平定金陵,曾劝说南唐皇帝李煜打消顾虑前往开封。郭守文后来还跟随宋太宗攻取晋阳、北伐幽云十六州,被流矢射中而神态依然、指挥若定。

  郭守文去世后,宋太宗追封郭守文为谯王,并将他的次女纳为儿媳,也就是后来口碑极佳的宋真宗章穆皇后。

  郭若虚也因为这特殊的身份而成为宋仁宗之弟东平郡王赵允弼的女婿。郭守文家族因军功成为北宋室皇亲国戚,直至到南宋仍延续了郭氏之荣耀。

  1.郭守文家族世系

  父亲:郭晖,后汉护圣军使。郭晖妻子梁氏,初封高唐郡太夫人,后改封莱国太夫人。
  儿子:郭崇德,官至太子中舍;郭崇信,官至西京左藏库使、同知皇城司,死后追赠福州观察使;郭崇俨,官至崇仪使、全州刺史,死后追赠润州观察使;郭崇仁,官至解州团练使。
  女儿:郭瑶君,郭守文次女,宋真宗章穆皇后郭氏。
  孙子:郭承寿,郭崇德之子,官至虞部员外郎;郭承庆。
  曾孙:郭若水,郭承寿之子,官至太常寺奉礼郎;郭若虚,郭承寿之子,郭若水之弟。太原画家、美术史论大家。

  章穆皇后(975年-1007年)郭氏:

  宋真宗赵恒皇后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淳化四年,真宗为襄王,宋太宗为之赐婚。十七岁的郭氏入襄王府,封为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为秦国夫人。真宗于至道三年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景德四年,郭后随从真宗巡幸西京,回宫后病崩,享年三十二岁。郭后谦约惠下,性恶奢靡。郭家人入宫拜见的时候,如果服饰华侈,郭后必加戒勖。及郭后崩丧,真宗深为嗟悼惋惜。礼官奏皇帝七日释服,真宗特诏增至十三日。太常上谥曰庄穆皇后。

  太原画家、美术史论大家郭若虚:

  郭若虚乃宋真宗郭皇后侄孙,相王赵允弼婿,初任供备库使,又任辽国贺正旦使,熙宁八年(1075年)以文思副使使辽。其祖、父均富于书画收藏,精于识鉴,本人喜好绘事,深于画理。太原画家郭若虚是将门之后,他的曾祖郭守文历仕宋太祖和宋太宗,宋太宗封郭守文为谯王,并将他的次女纳为儿媳,也就是后来口碑极佳的宋真宗章穆皇后。

  南宋孝宗成穆郭皇后:

  南宋时期郭守文后裔最著名的是孝宗成穆郭皇后。可以看出宋初赵氏皇室仍依重于太原郭氏家族。孝宗对待郭氏礼遇有加,却不给郭氏家族人官爵。孝宗为普安郡王时纳郭氏为妻,封咸宁郡夫人,其后生宋光宗赵惇、庄文太子赵愭、魏惠宪王赵恺和邵悼肃王赵恪。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她还未等到孝宗登基为帝、她为后就逝世了,享年三十一岁,追封淑国夫人。绍兴三十一年追赠福国夫人,孝宗为太子,追册皇太子妃。孝宗即位后,追册为皇后,谥号恭怀,不久改安穆,营建阜陵时,改谥号成穆。

  成穆郭皇后是奉直大夫郭直卿之女孙,其六世祖是真宗时章穆皇后外家,即郭守文后裔,祖籍并州太原人。

  2.成穆郭皇后家族世系

  父:郭瑊,官至昭庆军承宣使,追封荣王。
  弟:郭师禹,南宋光宗绍熙五年戊寅(1194年),封太保郭师禹为永宁郡王;郭师元,承宣使。
  侄孙:善庸(师禹之孙),承务郎。

  又:金朝有个郭文振,太原人,曾抗击蒙古入侵。

  并州太原郭守文家族,比三国时期太原郭淮家族还要强势。五代、两宋时期最值得关注的中华郭氏家族就是并州太原郭守文家族,其家族自守文父郭晖至郭师禹孙善庸,历时300余年非常显赫。

  六、结语

  总之,太原郭氏自西汉太原晋阳人郭亭公元前200年七月封侯开始,历经千余年至13世纪南宋的郭师禹家族,中有阿陵侯郭亭、郭广意、郭遵、郭全、郭淮、郭配、郭镇、郭奕、郭殷、郭奕、郭祚、郭澄之、郭彦、郭元贞、郭衍、郭嗣本、郭荣、郭子仪、郭昶、郭虚己、郭言、郭谨、郭晖、郭守文、郭师禹、郭文振这些家族标杆人物,似长江大河,绵绵延延……(作者:郭泳)

参考文献:

《史记》卷18《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阿陵顷侯郭亭”;
《汉书》卷16《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上同;
《汉书》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成安严(庄)侯郭忠”;
《汉书》卷19《百官公卿表第七下》,“执金吾广意”,“左冯翊郭延”;
《汉书》卷63《武五子传第三十三》,“王孺见执金吾广意”;
《后汉书》列传第58《郭太(泰)传》;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光禄勋冯翊郭虔为司空”;
《后汉书》列传第36《郭躬传》;
《三国志》魏书卷5《后妃传》;
《三国志》魏书卷26《郭淮传》附《晋诸公赞》;
《晋书》列传第15《郭奕传》;
《晋书》列传第62《郭澄之》;
《晋书》载记第6《石季龙》;
《魏书》列传第52《郭祚传》;
《隋书》列传第15《郭荣传》;
《隋书》列传第26《郭衍》传;
《旧唐书》列传第70《郭子仪传》;
《新唐书》列传第62《郭子仪传》;
《宋史》列传第18《郭守文传》;
《夫人宜城宣君之柩铭》,出自《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1990年版,作者赵超。
《北魏永宁寺建筑师郭安兴事迹的新发现及相关问题》,作者严辉,出自《中原文物》2004年第五期;
《<魏故襄威将军积射将军郭君志铭>考》,作者安建峰,《文物世界》“学术论坛”,2014年2月。“君讳翻字仲翔建兴阳阿人也其先出自太原七世祖容晋上党太守阳阿侯子孙因家焉”,案:西晋上党郡守郭容为太原晋阳人。
《郭显墓志铭》,出自《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太原晋阳人也”;
《隋郭荣碑考释》,出自《考古通讯》1957年,作者李子春。“太原晋阳人”;
《元和姓纂》卷10,以及《唐郭嗣本与长孙四娘夫妇墓志考释》,“太原介休人也”,其祖郭崇“魏大将军淮八代孙”;
《全唐文》卷339《郭敬之庙碑铭》;
《洛阳新出唐郭湜墓志及相关问题考释》,作者毛阳光,出自中国典籍与文化《文献天地》2009年(总第70期),郭湜为郭待举之孙,属颍川郭氏,但此支颍川郭氏自称其先为“太原人”;
《郭英奇墓志考释》,王月华、陈根远,出自西安《碑林集刊》。“君讳英奇太原晋阳人也。其先王季之胤,以德受封,变虢为郭。因生命氏。”
《太原金石注集》,2014年版,录郭泰、郭敬之(2篇)、郭子仪、郭曜及夫人王氏、郭晞及夫人长孙氏、郭暧及升平公主、郭钊及夫人沈氏等墓志;
《郭通墓志考释》,作者张安兴,此郭通初唐人,与汾阳王祖父同名同籍贯大致同时代,出自《碑林集刊》2003年00期;
《郭知运碑》,作者张说,《全唐文》卷277;《张燕公集》卷19;
《河南偃师市出土郭虚己曾孙郭傪墓志》,作者为鲍虎欣,《华夏考古》2008年第2期;
《偃师出土颜真卿撰并书郭虚己墓志》,作者为鲍虎欣,樊有升。《文物》,2000年第10期;
《郭守文墓志》,作者王禹稱,《小畜集》卷28。

录入:郭池 [2条评论] [3286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