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郭世科 > 子仪公先辈是从由汾阳移居仕地的 [精品] > 打印文档
子仪公先辈是从由汾阳移居仕地的

郭网(www.guo.ac.cn) 2014/11/28 16:18:21

               ——从郭君碑考出的史实
                  郭世科

  唐•故大将军郭君之碑

  州刺史□□□□司徒公□□□□□□华藩分铜虎□□□□羽(缺26字)拔□□大都□志隆□□□备端,怀厚□于九功,□留情于七德,汪汪有□□之量,仡仡有勇夫之质。父嵩,禀性虚凝不□荣□,(下缺九字)。 一混是非,穷柱下之深趣,双(又)举鹏晏鸟,得濠上之幽情。公家承礼教,籍庆膏腴,□□不群,英姿□□。皎皎若霜浔之映秋桂,萧萧似风岭之茂寒松。闻诗礼而游方,观儒墨而窥奥。每登高愤叹,投笔长怀,企梁竦之忠谋,追班超之义勇。□□□西山之□□□□之戍,冠六郡之良家,雄五陵之侠少。属火运挺灾,乾纲紊绪,焚原糜救,□类无遗。大唐标□帝之灵文,兆苍精之秘录,起□□之积甲,建参野之连旗。经纶大夏之墟,缔构潜丘之壤,指麾日月,负阊阖以□移,□尘山川,□地□而□转。于是荐名相府,委质戎场。挥霜剑而斩老生,奋长戟而摧霍邑,殊勋克著,授公上仪同三司。于时绛州逆命 ,不顺皇猷。公扼腕齐心,冲冠目裂,布鱼丽之阵,拟却月之城,瞬息之间,俄然殄灭,获勋居最,授朝请大夫。于时武周作梗,同黑山之未平,建德乱阶,类黄巾之犹炽。太原北望 ,无复人烟之墟;绛州南指,咸成戎马之地。危□孤立,是曰浩州。四面受敌,千里绝援。关山杳杳,望长安如日边;岁月遥遥,疑京兆于天上。田单之困即墨,窘若悬巢;郝昭之守陈仓,危同累卵。于是总管真乡公李仲文,乘连率之作 (华) ,当庙略之委 ,以公茂族盘根,任之心膂。亲御矢石,展效立功,授上轻车都尉。唐贞观三年,颉利雄视龙庭,控弦百万,虔刘都鄙,扰乱边陲。太宗文皇帝,坐黄屋以永怀,临紫宸以太息。伤彼残贼,哀此氓黎,爰命英公董戎薄伐。公□木□之剑,持冉有之矛,执角争先,中权后劲,获勋第一,授上大将军 ,赏物四百段。遂乃八表义安,四海清晏。公乃韬戈息骑,琴酒怡神,咀嚼六经,鱼猎百氏 。临池入木之技,逸少见以多惭;献赋制檄之才,相如谢其清俊。上闻震戾,爰降丝纶,召公为金门关镇将。公辞两疏之□,冠挂东门,谢司农之官,传芳北海。至七年,又辟公滕王□府司马。公志性林泉,赏心风月,悟有情为速朽,识多财为累愚,悲景烛之不□,哀霜□之逾远。深凭实相,弘立胜因,虽陆生散千金之资,实朱公弃三 (五)□之产。俦斯树□,未可同年,以此固辞,确乎不受。太宗文皇帝崩,遗迢:起义元从,班例加勋,诏授上柱国。皇帝驾幸并州,公策驷远□。蒙恩(缺五字)段。公勋庸克著,英声美于五臣;荣宠既章,功名显于六佐。如何与善徒欺,辅仁多爽。滔滔阅水,既一逝而无归;冉冉生灵,亦百年而有竭。(缺六字)遘疾薨于私弟。灵座空而游尘满,卢檐廓而暝禽哀。追□德于犹生,想音徽而以谢 。农夫辍耕而永叹,机妇罢职而长嗟。岂直巷绝歌声,邻(缺五字)。以乾封二年 ,岁次丁卯 ,十一月丁已,二十八日甲申,迁穴乏于大夏乡隐泉之原,礼也。前临梓泽,俯眺九京,却背隐岭,岩荛万仞。西瞻翠岭峻峙□□,□□□汾杳然如带。夫人王氏,令望江东,派流并部,姻连三挤,婚□五□。内睦六亲,外谐九族。痛长城之永别,泪染湘川;悲陇水之分流,更成呜咽。□□□□,□子宏道 ,并左亲卫,立性廉让,虚己接人,孝乃天性,忠为令德。亚刘宗之两骥,捋韦氏之双珠, 攀静树以长号,□寒泉□永慕。以为镌金(缺二十四字),铭□词曰:(下缺字不载)。

  (碑前后下截均残,高四尺二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五分,仅存十七行,每行应五十八字,现每行仅存十余字,及四十七、八字不等。正书、径七分。原在汾阳县郭社村(即郭栅镇)土岗上,康熙五年,朱彝尊与邑人胡庭发现,今存永安村北太符观。碑文典赡,书法亦佳,邑人传为虞世南书,尚有见虞世南数字,今泐不可见。文亦剥甚。碑见于《金石录补》、《寰宇访碑录》、《山西通志•金石记》及《山右石望丛编》)。

  《全唐书》卷922《唐故大将军郭君之碑》

  “君,父嵩,从高祖李渊 起兵晋阳。”“于时武周作梗,同黑山之未平;建德乱阶,类黄巾之犹炽。太原北望,无人烟之墟;绛州南指,咸成戎马之地。危急孤立,是曰浩州(唐初汾州改浩州三年) 。四面受敌 ,千里绝援。关山杳杳,望长安如日边;岁月遥遥,疑京兆于天上。田单之困即墨,窘若悬巢;郝昭之守陈仓,危同垒卵。于是总管李仲文(太常少卿,守浩州),乘连率之作,当庙略之委,以公茂族盘根(此语表明郭氏家族人口众多,居住久远),任之心膂。亲御矢石,展效立功,授上轻骑都尉。”

  贞观三年授上大将军,七年为滕王府司马,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迁窆于(汾阳)大夏乡隐泉山之原。碑文还记载:“□子宏道,并左亲卫,立性廉让,虚己接人,孝乃天性,忠为令德。

  郭君之“君”是名还是尊称?不好定论,然“父嵩”之载与“子宏道”所云,就为考证留下依据

  子仪公提起先辈,就会讲到郭荣,这不仅因为郭荣是隋代名人,而且是子仪公前六世祖郭进的侄儿。郭荣字长荣,是隋朝的重要军事将领,郭荣征战立功的主要战场,就在山西的汾阳、离石与陕西的榆林、延安一带。山东临邑《郭氏族谱》载有与郭荣同辈也即子仪公前五世祖名郭宏道,此与郭君碑文中“子宏道”相对应。从所处朝代、生卒、背景来考;再与1986年山西省长治市西南出土,现存长治市博物馆《隋唐五代墓志铭汇编》山西卷《唐故右领军卫泾州纯德府折冲都尉太原郭府君墓志铭》所载:“府君讳韬,字宏泉。本汾州人也。其先郭泰……其祖郭嵩”对照,皆都吻合。即郭韬之祖郭嵩是郭君之父,郭韬是郭君之子。郭韬字称宏泉,与郭君碑“子宏道”对应,为亲兄弟。宏泉为长,宏道为次,弥补了郭君碑中的“□□□□,□子宏道”的缺空,清代王昶在其《金石类编》唐郭君碑跋中就曾认定:“‘子宏道,并左亲卫’,上缺五字,下有两骥,双珠之语,是二子也。”由此说明,子仪公先辈世居汾阳,只是到前五世祖因受封离开祖地,几经辗转于陕西华州(现华县)为官而居仕地,子仪公就出生在这里。《郭公庙碑》中所称“太原著姓”,也即汾阳著姓,缘于汾阳为太原属下所致。此与东汉郭泰同理,郭泰本为汾州介休人,后居州所在地汾阳城,史书却称“太原介休人”。

  有一史料记载: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公郭荣,太原人,后居华州(此指郭荣后代,非荣本人也。郭荣早在隋大业十年即公元614年就病逝于河北怀远,时年68岁,李唐尚未立国。下同),生福善,唐兵部侍郎。荣弟宏道,同州刺史,生敬君、广敬。敬君生依仁。广敬左威卫大将军,礼部尚书。广敬生昶,庆州刺史。还有一史料记载:华阴郡,唐玄宗年间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公郭荣,先世太原人,后居华州,生福善,唐兵部侍郎。荣弟宏道,同州刺史,郜国公。郭荣生敬君(善),宏道生广敬。广敬,左威卫大将军、礼部尚书、郜国公。广敬生依仁,沁州刺史。郭子仪云其祖先:“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美原尉。通生敬之,天宝中渭、吉、寿三州刺史。郭敬之生郭子秀、郭子仪等11子。据此排辈:郭嵩——郭君、郭进——郭荣、宏泉(郭韬)、宏道——履球、福善、敬君、广敬——依仁、郭昶——郭通——敬之——子仪。

  由此缘故,子仪公封爵汾阳郡王,食邑汾阳。郭如孝等合撰的定襄《西邢郭氏源流考略》中写道:笔者赴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中心查阅,找到“唐汾阳王郭子仪由陕西迁往汾阳,嗣后延续发展,一部分发展到洪洞,后又徙沁县,直到安徽凤阳”的记载 。孝义胡家窑子仪公后裔郭氏祖茔石碑有“先祖远至唐朝从陕西华阴县迁入汾阳,而又迁孝义”的记载 。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中心所藏资料,还有十支子仪公后裔从汾阳向南方与海外迁徙的具体记载。

  还有一位与郭君同时代均为助唐立国、平息刘武周作逆的大功臣郭解愁。2000年汾阳出土现为馆藏《唐故上大都督上骑都尉郭府君之碑碣并序》:“君讳解愁,太原西河人也。”“隗为燕相,禽作汉侯,封爵西河,乃居汾隰。”“……补上大都督。迄武德伊始,仍警烟尘陇塞,犹虞华夷尚鲠,武周作逆,围击浩州,家困析骸,人多易子。公赤心守固,竭力尽诚,备罗垒以御攻击,刀升而徇,夜糟粕以供口命,糗凿用给军粮,忠效克宣,乃授骁骑尉,又募野战跳荡先锋。陈经略以获俘,设掎角而收职,生擒绿林之党,活搦青犊之徒。录状奏闻,加至上骑都尉。”“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卒于正寝,行年四十有八。”

  与郭君、郭解愁两碑对应,清•乾隆《汾州府志》载:“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刘武周总兵二万入寇,六月丁未陷介州,寻破平遥。离石部刘季真叛应武周,陷石州,刺史王俭 杀之。太常少卿李仲文守浩州,兵力孤绝,齐王使都水监新兴郡公赵文恪,率步骑千余助守 ,会太原陷,文恪弃城遁。武周兵略浩州。九月,贼将宋金刚据介州,晋州道行军总管裴寂 屯度索原,贼埭水上流,寂徙屯,为贼所搏,兵大溃,贼遂南侵。十月,诏秦王督兵进讨,刘武周攻仲文于浩州,不胜,遣将黄子英护饷道,骠骑大将军张德政袭斩之,虏其众,武周部将稍离。三年(公元620年)三月乙酉,刘季真降,秦王与宋金刚相持,左一总管刘宏基以劲卒二千由隰州趋西河,蹑贼归路。四月,金刚战败。秦王追至雀鼠谷,日中八战,斩级数万,护辎重千乘,金刚走介州,官军迫之,以余众二万出西门,背城阵,亘七里。王令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宝为北军,翟长逊、秦武通为南军,既战小谷卩 ,王以精骑破之。”“武德三年四月,击败宋金刚于柏壁,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金刚败,走突厥,尉迟敬德结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敬德)与寻相举地降。”

  郭泰、郭进、郭君、郭荣、宏泉、宏道、郭解愁等有史料佐证出自汾阳的郭氏贤达,从汉末到唐初,相距400余年,均为子仪公先辈。有一虢叔至郭子仪世系谱排序,郭泰是50世,郭子仪是60世,郭泰为郭子仪前10世先祖。四川省大英县郭为提供的《郭氏族谱》,有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撰写的《郭氏复修谱序》:“东汉末建宁时有讳泰,字林宗者,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妆文武之将坠,振微言之未绝。委其召责,保此清妙,实太原介休人也。数传至唐玄宗时,乃笃生子仪公。”娄烦县《郭氏家谱序》:“汉桓灵时介休郭泰、字林宗、号有道,其后裔也品行最高,曾孙郭璞居闻喜桓温谋篡命,郭璞弟郭瑕临紫金山下,至唐郭子仪少子郭暧之子,因避灵武之乱 ,又奔雁门山下居焉。”后有郭鹰心元孙之子郭山甫金天会中奔娄烦双进村(又名碧泉村)。

  由于汾阳地理依山傍水,环境优越,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历史上州郡所在,是中华郭氏得姓发祥之地,是子仪公先祖祖籍,子仪公封爵食邑之地。有汾阳王在汾州平息仆固怀恩之乱加封太尉而名的郭太尉庄(今汾阳王酒厂在地)。还有《唐故上大都督上骑都尉郭府君之碑碣并序》中所刻“隗为燕相,禽作汉侯,封爵西河,乃居汾隰。”山西省社科院家谱专家李吉先生解:“禽”应为“亭”,因“禽”、“亭”篆写相似,读音相近,又“禽”不入名。“亭”即郭亭,封河陵侯。河为西河今汾阳,陵为大陵今文水。汾隰为汾州隰城也即今汾阳。郭亭是郭子仪直系先祖,封侯在今汾阳与文水境内,其聚居地可能就在今汾阳永安村,旧名郭栅镇,也即子仪公先辈助唐立国大功臣郭君安葬之地。“汾阳旧邑,盍有丕承”,汾阳王之子,也在“汾阳旧邑”承继受抚。正由于此,从唐代以来,汾阳有过汾阳王府、汾阳王阁、先后建过三座汾阳王庙。汾阳有诸多汾阳王后裔,至今有家谱记载的,有长子郭曜一支孝臣村、郭家庄(城西北)及孝义前驿马村、胡家窑、瑶圃村郭氏,孝臣村称谓就是得名于“太原孝公”德宗皇帝对郭曜的谥封;有六子郭暧官邸所在爱子村,该村还建有汾阳王衣冠冢;有家谱、墓碑佐证、源流世系清晰、由汾阳郭村(今名崞村)迁出散居汾阳、孝义、交口等地的汾阳王六子郭暧后裔;有《唐书•公主传》“铦(郭暧四子,另有谱名镕)最少,自汾州刺史入为殿中监,尚西河公主。”更有山西省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收藏的家谱资料,清楚地记载有十支由汾阳迁徙各地的汾阳王后代。迁徙全国各地以至海外的汾阳王后裔,大多举“汾阳堂”、“汾阳郡望”、“汾阳世第”、“汾阳衍派”、“汾阳家风”等,连迁徙日本的汾阳王后代,起名也冠以“汾阳”二字。对先祖迁自汾阳,海内外不少郭氏家谱均有明确记载,回祖先故地汾阳寻根祭祖的郭氏宗亲源源不断。文史学家、当代文豪郭沫若,其四川乐山故居门额书有“汾阳世第”,自称“汾阳主人”,其先祖迁自汾阳。1965年12月4日,郭沫若来汾阳参观,刚入汾阳县境,就对陪同前来的山西领导说:“我这是回故乡来了!”在汾酒厂对劝酒人说:“回到家乡,不喝家乡酒,真枉此一行!”

录入:郭池 [2条评论] [2897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