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郭荣生 > 高山仰止  高屋建瓴   超凡脱俗  超群出众 > 打印文档
高山仰止  高屋建瓴   超凡脱俗  超群出众

郭网(www.guo.ac.cn) 2013/5/19 21:42:01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物华天宝,国富民强。这是人类、是我们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中国梦。
  翻开整个我们郭姓留下来的许多资料,不论是关于郭氏历史记载,还是各地家乘谱牒,最让我们后裔自豪的就是那在周朝时期,虢姓祖先的辉煌一页:
         巍巍皇宫,金壁辉煌。奴婢穿梭,出将入相。
         周朝兴旺,虢氏辉煌。登峰造极,富贵荣光。
         珍稀宥馔,锦罗幔幛。钟磐齐鸣,玉佩叮当。
         轻歌曼舞,是神是仙。历四百年,艳羡无及。
    其次就是让我们的后裔念念不忘,魂牵梦绕的“汾阳”二字。不论是“汾阳堂”,还是“汾阳王”,“汾阳”二字重千斤,“汾阳二字在郭姓的心目中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
    1、汾阳世泽  虢国家声
    2、相国家声大  汾阳世泽长
    3、晋水功勋世族  汾阳将相传芳
    4、晋水功勋绵祖德  汾阳将相旧家风
    5、功封虢叔家声远  威重汾阳世泽长
    6、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  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
    7、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  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汾阳世泽,虢国家声;晋水功勋,汾阳将相;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
    汾阳啊汾阳,你在郭姓历史上起到了多大作用?让各地郭姓宗亲这样经常念叨。晋水啊晋水,你养育了多少郭氏儿女?使郭氏儿女对你深情永注?
  正因为“汾阳”二字在郭姓心中的千钧地位,郭姓历史上出现了两个“汾阳”。
  一个是在郭姓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曾经使郭姓子民起死回生的真正“汾阳”。这个“汾阳”就是在汉隋唐时期称名汾阳的太原市北面的阳曲县白马掌地带。据明代《永乐大典.卷五》二零四第123页记载:
  “白马废府,在阳曲县西北五十里。白马,掌府兵之地。按《图经》、《志》、《隋书》谓之故府,则唐室已废。”
  按此记载联想到:
  1、虢国在春秋时期被敌人消灭的历史事实和东虢虢叔的部队被郑武公打败以后,曾经成建制地归郑国郑武公领导,后来这支队伍在郑国被消灭以后下落不明。
  2、《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的“虢叔裔孙郭序封阳曲的故事。
    3、三郭郭蒙郭亭郭忠在秦末国家大乱的时候见机起义,所
向披靡。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最后,跟随汉高祖刘邦驰骋疆场,平定天下。
  4、郭姓在汉代历史上涌现出的众多人物和太原市北面的兰岗村郭姓记忆中的“从白马掌走出去的郭姓宗亲在全国各地做官就像斗量芝麻一样”。
  5、汉代末期和三国时期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以及阳曲侯郭淮的故事。
  6、唐代名将郭子仪助唐立国、平定各种叛乱和其子孙被封在太原周边驻军的历史事实。
    这个“汾阳”在虢国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在郭姓子民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华郭氏网.四海连宗》“四川郭氏”栏内宗亲郭翔鹤发表的一篇文章《善哉,终于找到元代之前家史》一文中提到:
   “一年多以前,我曾经专访美国犹他州大学权威人类学者亨利·哈彭丁,对两万年来人类的迁徙繁衍历史进行了了解。哈彭丁先生向我讲述的一个事实是,在封建社会,祖先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直接决定了其后代的繁荣程度。在封建社会,君主不仅通过爵位、世袭等手段让一些家族获得更多的土地、财富,也通过分封分配女性资源,在各个国家。国王、宰相、将军的后裔在现代社会的数量是非常之多的。而一些成功的商人也更多地扩张了自己的后裔的势力范围,哈彭丁曾经向我举例,在中世纪,德裔犹太人长期从事金融、银行等职业并取得成功,更多财富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繁衍后代的机会。因此,早期的少数祖先到现在拥有了大量的后代,这些后代既继承了祖先高于常人的智商,也继承了老年痴呆、左撇子等遗传特征。在汉族社会,这种特征也非常明显,李、朱、王、赵等姓氏,从前人口并不多,但由于在某一时期掌握国家权柄,其人口得以飞速扩张,最终成为汉族大姓。由此看来,郭子仪的后裔数量之多也是很好理解的了。”
  郭姓祖先自春秋战国被敌人打败以后,“序封阳曲”,隐姓埋名,从零开始,忍辱负重,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长期积累,综合郭力空前提高,羽翼渐丰。在这种条件下不忘郭耻,在这个“汾阳”地面的白马掌百家社训练军队、演习阵法。三郭郭蒙郭亭郭忠带领自己的队伍在秦末国家大乱的时候见机起义,所向披靡,经过楚汉相争,走向全国,并在汉代国家的机构中生根发芽,繁衍生息。
    经过汉代几百年的发展和国泰民安时期过渡,到汉代末期的时候,除全国遍地都有郭姓宗亲以外,尚形成太原、冯翊、颍川等郭姓名门望族。这里的太原望族当然指的是被太原管辖的这个汾阳地面上的白马掌百家社一代。这样的局势才符合郭姓家谱或者文字记载的“自姜嫄履迹,乃诞隆周。王季君临,爰生虢叔。褒称郭氏,命翼宗周。表望太原,建社阳曲。”真实历史。
    这个“汾阳”从一开始,悄无声息、默默无闻;见时机到时,一鸣惊人;一开始起,力量微薄,隐姓埋名;发展到一定阶段羽翼渐丰时,一飞冲天。
    她是一对浴火凤凰。脱胎换骨、凤凰涅磐,惊天动地,洪钧壮迪。
    它是一块郭氏圣地。没有他的功劳,郭姓后裔在被敌人消灭以后,如果没有突飞猛进、超常规的发展速度的话,是不可能一下子达到今天这样的规模的。
    它是一颗郭氏明珠。这颗明珠曾经在郭姓历史的进程中熠熠生辉,曾经让无数郭姓后裔仰望他、尊敬他。四川珙县育贤郭氏家族记载的《乐章七首.七》中:“太原之上,汾阳之滨,地无缥缈,栖止其神”的话就是最好的证明。
    只有她的特点,最符合我们郭姓的发展历史;只有她的成绩,最能让我们郭姓后裔对他念念不忘,刻骨铭心;只有他的威望最能让我们郭姓后裔钟爱她,赞美她。她就是在汉隋唐时期称名“汾阳”、现在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土地上的“古汾阳”。更确切地说,就是在现在阳曲县这块土地上的白马掌中的白家社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正因为这个“汾阳”在历史上郭氏宗亲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和伟大的,他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关头,起着凝聚人心和团结的作用,才使敌人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因而他才在历史上的数次外夷入侵过程中被敌人刻意破坏,肆意践踏。挖地三尺,满门抄宅。这就是我们郭姓后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找不到祖先发源地的根源所在。
  现有证据表明:阳曲县的白家社村以前一直叫百家社村。是“序封阳曲”以后,郭序祖先的建都地。分析现有证据表明:郭序祖先被封到百家社这块地面以后在这里长期隐姓埋名,慢慢发展,最后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集体。从百家社现有的几十个大的石臼和遍布村内的大土洞、村内的城堡分析:他有自己的家人、奴隶,还有自己的部队。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上的“虢国”并没有被消灭,而是通过“浴火重生、化茧成蝶”的过程,脱胎换骨,建国命氏,“虢”转为“郭”的。最后达到了一个小的“诸侯国”的地位。
  既然以一个国家的体系出现,他的地位和级别就不是一般用世俗的眼光所看透的。他的地位高山仰止,高屋建瓴;他的威望超凡脱俗,超群出众。这个阳曲县的“古汾阳”,比起从明代万历年间才称名的,现在山西省吕梁地区的“汾阳市”来说,是不可同一相提并论的。
  山西省吕梁地区的这个“汾阳市”,虽然在郭姓历史上也是郭姓宗亲居住地,但他:
  第一,不是适宜郭姓宗亲大规模发展的“风水宝地”;
  第二,没有郭姓祖先在此教练军队的记载;
  第三,没有积蓄力量的场地遗迹;
  第四,没有可歌可泣的范例;
  第五,没有栖止的郭氏其神。
    这个“汾阳”只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普通郭姓后裔而已。在郭姓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这样的“汾阳”缘何能成为郭姓宗亲的向往之地?
  “太原之上,汾阳之滨。地无缥缈,栖止其神。舟不用楫,车不用轮。望我先祖,佑我后人。”指出了我们郭姓宗亲的神灵所在,道出了我们郭姓宗亲的心里话。我们郭姓后裔怎么能不恭敬地祭祀他,祷念他!
  真正的“汾阳”是在太原市的北面,哪里是我们郭氏的神灵所在。祖宗功德,到今犹称,汾阳衍派,继继承承。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承祖遗志,发展自己。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最后以毛主席的诗词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结尾。   

                  二○一三年五月十五日

录入:郭荣生 [2条评论] [2853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