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郭荣生 > 虢国遗风 军人世家 功勋卓越 光耀中华 > 打印文档
虢国遗风 军人世家 功勋卓越 光耀中华

郭网(www.guo.ac.cn) 2013/4/10 21:07:28

            
            
  我是出生在阳曲县白家社的一名普通郭姓人,几十年来对家乡的印象是:首先,哪里的村民很有礼貌,做事、办酒宴排座次的等级非常严格;其次,哪里的村民民风淳朴,几十年来,村里很少有鸡鸣狗盗一说,真有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疑的高贵品质。回顾探讨郭氏之源的这几年历程,越来越感到阳曲县白(百)家社在郭氏历史上的地位不一般。
  1、由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等人主持编写的《新唐书》奠定了“郭氏之源在阳曲”的基础。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淮、配、镇。镇,谒者仆射、昌平侯。裔孙从颍川。"
  新唐书的这段记载讲清了五个问题,一是郭氏来源,郭氏来自姬姓,由虢叔之虢按声转为郭。二是阳曲是郭姓开宗之地,因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三是阳曲是郭氏居住延续接代之地,因郭全"代居阳曲",还生下了数代人。四是阳曲是郭氏祖籍地,因为"裔孙从颍川",郭氏之后代离开祖籍地阳曲而迁往他地。五是虢叔为郭氏始祖,序是虢叔的裔孙,序做为虢叔后裔的代表者,是经周王朝正式承认的,从序开始号为郭,成为“虢转为郭”的第一代人。
  2、《永乐大典》对汾阳县的记载奠定了白家社就是汉代以前的“汾阳县”的基础
  明代《永乐大典》和万历《太原府志》关于汾阳县的记载
  (万历太原府志卷之四----形势:467页)汾阳城,在府城北七十里。汉为汾阳县,隋初改阳直,唐又改今名。
  注:这里所说的府城是指太原晋阳城,是在明代时期的。“在府城北七十里”即太原市的北面,距离七十里的地方应该就是今阳曲县的白马掌白家社。这句话充分说明:白马掌中的白家社在明代以前是汾阳城所在地。
  3、《永乐大典》对白家社所在地----白马掌的记载奠定了白家社就是汉代以前郭氏发展壮大的军事基地。
  在永乐太原府志卷之六,永乐大典卷五二零四第123页记载:
  “白马废府,在阳曲县西北五十里。白马,掌府兵之地。按《图经》、《志》、《隋书》谓之故府,则唐室已废。”
  我曾在以前的文章里多次介绍过“白马掌”的实际情况,并且引用过现在太原北面兰岗村的村门首对联:“路朝白马财亨富庶,家依卧龙宝聚金瓴”和四川宗亲郭朝肃祖先墓碑对联:“青龙护佑千载盛,白马朝天祖萌孙”。“白马,掌府兵之地”,应是白马掌.(这里出现的逗号应是编辑人员出现的失误。)“府”----1、旧时指官吏办事公事的地方,现在指国家政权机关;2、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3、旧时指大官、贵族的住宅4、敬词5、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
  4、《唐郭知运碑》透露出来的信息知道,阳曲县白家社曾经是汉代郭亭封侯的诸侯国。
  《唐郭知运碑》云:"公讳知运,字逢时,其先太原著姓,今则晋昌人也。本乎文王之弟,是为虢叔,虢或云郭,因而氏焉。自燕昭尊隗以筑宫,汉祖封亭以列国,其侯于阳曲,宅彼太原旧矣。亭之元孙友,从太原徙陇西,昭帝分陇西置西平,郭氏又为郡之右族。友之昆孙武威太守宪,宪之犹子散骑常侍芝,俱有名迹,见于魏晋,则晋昌诸宗,散骑之后也。"  
  该段话说明的问题(1)是汉高祖封郭亭为将军,镇守的诸侯国在阳曲境内,阳曲是郭姓宗亲的根基,在这里存在有相当长的时间了。(2)郭亭的元孙郭友迁往甘肃陇西地区,并在那里生根发芽,最后成为当地一大望族。郭友兄长的孙子郭宪曾任武威太守;郭宪兄弟的儿子郭芝曾任散骑常侍,在当地很有名望,这样的地位一直保留到魏晋时期。(3)(4)由于白家社所在的白马掌曾经是“府兵之地”,这个地方在阳曲县来说是首屈一指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来:首先阳曲县的白家社曾经就是汉代郭亭所封的诸侯国所在地;其次,郭子仪的祖先是郭亭,郭亭是阳曲侯,郭子仪的祖先是阳曲人。郭子仪所封“汾阳王”当然也是依据在现在的阳曲县这块土地上的汾阳----阳曲县白家社而言的。
  从上面《新唐书》、《永乐大典》和《唐郭知运碑》以及我们都知道的“太原郭姓”透露的总的信息看:
  首先,“序封阳曲”是郭姓历史的丹书铁券;其次,白家社曾是郭姓祖先在历史上的活动中心。
  正因为“序封阳曲”的存在,白家社郭姓在历史上(汉代以前)才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历史地位以及经济基础。因而三郭郭蒙郭亭郭忠才能在秦末国家大乱的时候见机起义,所向披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最后,跟随汉高祖刘邦驰骋疆场,平定天下,为国家有乱到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正因为,白家社曾是郭姓祖先在历史上的活动中心。因此,白家社白马掌曾经是郭姓祖先在此排兵布阵、操练兵马的重要基地。既然长久的进行战场演练,肯定有许多招数和手段是过人之处,产生著名的“汾阳枪”是顺理成章之事;既然白家社曾经是一个集团或者一个诸侯国,那么白家社在历史上的地位就是很高贵的。这个历史地位同散居在某一地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普通劳动人民是不能同一而语的;
  正因为白家社的历史地位高贵,正像太原市北郊兰岗村的老人描述的那样:白马掌曾经产生做官的人员就像“斗量芝麻”一样。君不见,不论是太原、冯翊,还是“汾阳堂”、“太原堂”等,郭姓宗亲地位和名望较高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祖先曾经是哪里驻守一方的将军或者“都护使”等。
  “瓜帙绵绵,斯年千万”,经过一代一代,代代传承,就出现了象汉代郭蒙郭亭郭忠;三国郭淮郭逸(三国赤子,曾是赵云的师兄)郭镇;唐代郭子仪及其子孙;宋金时期的郭靖;明代郭英等民族英雄。联系到东西虢国曾经是周王室的重要保护力量,我们的祖先是真正的民族脊梁,应该是华夏的“靖国英雄”。他们坚守民族大义,出生入死、驰骋疆场,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因此,我们郭姓是有着“虢国遗风”的“军人世家” ,他们在历史上对国家的贡献“功勋卓越”,足以 “光耀中华”。
  今天,在世事风云变幻无穷的世界里,在我们中华民族实现“强国梦”的进程中,我们很好地敬重祖先、祭祀祖先,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二○一三年四月十日
   
录入:郭荣生 [1条评论] [3041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