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 最新研究 > (河南)北田村郭氏碑记 > 打印文档
(河南)北田村郭氏碑记

郭网(www.guo.ac.cn) 2010/1/18 0:23:31

  2004年2月29日摄于河南省濮阳市岳村乡北田村

  郭氏宗祠(大门匾额)该正堂门上额书“延绪汾阳”,右联“汾阳遗泽盛于唐迁于澶”,左联“堂构落成可以妥能以修”。

  “溯源追本,敬宗尊祖追远思亲,系吾宗族世代懿德始祖竖公,于明朝永乐公元一四○二至一四二四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澶郡田村六百年矣,延绪汾阳何也,咨询系唐朝重臣子义公因戡平安史叛乱,居功显赫,肃宗李亨上元公元七五六年至七六二年间,被晋封为汾阳王是也,尔后吾先祖卜茔村东约半里许,延及六世好学公生而聪敏,恒念祖先手书家谱一册,得传后世,令吾族世裔续谱有依焉,郭氏宗祠复建于何也,查谱载清同治七年公元一八六二年至一八七五年间,十四世祖冠英公十五世汉槎公组织一布棚会出赁生息,始有赢余继至数载,复有会文、相贤公等共操其事。尽心经理,至清光绪公元一八七五年至一九○八年间,用其积蓄款陆续于祖茔处植松柏翠柳百余株,于村内修建宏伟宽大宗祠,并配有东厢房,至此适逢年节之际,吾世族苗裔代代缅怀列宗列祖,恩德奉祀有场所矣,嗣后因风雨搜损,年久失修,公元一九六四年十七世忠一公同当年丰、晏约、银芝,继而修之俟至而今宗祠经风雨摧击,目睹毁而不堪再用,十七世忠一公曰:“宗祠不可无奉祀。不可断,国有史,宗有历,又适当今扩耕殡改之秋敬请家布有处何乐而不为哉!”十七世遇哲忠一公,十八世冠仓公等阖族众谋曰:“继继修祠义不容辞也。”拟由原祠三间拓修为五间,基本维照古建筑模式,物粹力资由郭氏门族苗裔外出工作及在家者田村和迁居左店、马庄、肖庄、文留、毛岗、刘庄、赵楼、韩庄、干城、南寨、大寨、睢县等两千余众,献策、献力、献资、献物,举族呼应,心绪高昂,贡献物十分踊跃,桐月始筹措,梅月中浣工竣,诚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韶曰:“忠一爷冠群叔朝汉、遵胜弟暨永刚、永录、循卿侄等一二十四名董事,竭诚同操其事。呕心沥血,西走东奔,昼夜繁忙,承前启后,苦心劳作,该当立碑纪之力善,献物贡资者应铭列于后,当郭氏祖祠大工告成之吉,十六至二十四世宗亲阖族不亦乐乎。”“二十世循炜撰文,十九世遵韶校对,十七世忠一审订”。“公元二○○一辛巳年梅月中浣谷旦”。

  郭氏宗祠继继序碑记

  该碑碑额上书“流芳思源”,碑文记载:“郭氏家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一四○九年,于山西洪洞县迁移,居位原河南省濮阳北田村,解放后改名东田村,现已五百九十余年,人口发展到一千五百余人,明清时期举人秀才每世皆有。新中国成立后人才辈出,各行各业五湖四海数百余人,地县级几十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立碑纪念。始祖谨曰后世周知。”“始祖郭公讳竖府君,配田氏太君之墓” “十九世孙遵韶撰文,十七世孙忠一校阅”。“十六至二十三世孙敬立”。“公元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九日清明节立”。

录入:郭池 [3条评论] [3361次浏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