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才可以搜索) 登录
郭网 www.guo.ac.cn
当前位置:  郭网首页 > 郭姓名人探讨 > 潮汕郭氏人物 最新评论 | 最新文章hot | 热门文章 | 热心宗亲
郭网首页 >>  起源繁衍 | 郭姓名人 | 宗族文化  家族动态 | 研究专栏   在线读书   浙江联谊会 | 虢国博物馆
       郡望堂号 | 子仪世家 | 文史论坛  大众探讨 | 郭养法专栏  郭世和著作  郭姓起名 | 寻根 | 交流
→ 投稿
潮汕郭氏人物

郭网(www.guo.ac.cn) 2011/7/4 16:32:31

郭浩其人其事

   宋代法学家郭浩,是古代潮汕名士。关于郭浩秉公执法,勤政爱民的事迹,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其中广西桂剧《郭令公义斩尚书子》,就是根据郭浩的事迹编演的。
   郭浩,字元洪,号宣省,1166年生于福建莆田县魏塘乡。其父郭正,为当地—饱学秀才。郭浩从少年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性聪慧,5岁能背书史,7岁善吟诗作赋”。宋绍熙元年(1190)中进土,授户部郎中,因政绩显著,宋绍熙三年(1192)升任广西提刑按察使,其时广西为西南边陲,被称为“蛮野之地”,朝内官吏望而生畏,郭浩毅然赴任,在其任内“除弊政,倡清廉,锄奸恶,扶弱小”,百姓有口皆碑,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相传宋绍熙五年,恶少张宏仗其父为当朝户部尚书,原按察使是其父亲的下属,为非作歹,横行乡里,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民怨沸腾。郭浩微服暗访,在掌握充分证据之后,断然将张缉拿,数日后“斩首于市曹”,其秉公执法,为民除害之举在当地民众中广为流传,一时间恶徒收敛,治安好转,“蛮野之地,遍地笙歌”,百姓乐业,经济发展。
   1221年,郭浩以老致仕,举家移居潮阳,离开广西时,百姓沿街送别,万人空巷。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郭浩病逝,享年62岁,遗体葬于潮阳市金玉镇竹桥村蛇山。
    目前郭浩后代在潮汕各地逾1O万人,在港澳及世界各国定居者更多,其中不少为海内外知名人士。改革开放以来,郭氏旅外乡亲纷纷回乡寻根问祖,办了多宗公益事业,受到家乡亲人赞扬。
郭亨渠 (资料来源: [汕头日报](2000.11.15.)
==================================================================================
潮阳(潮汕)郭氏始祖——宋代名臣郭浩

   潮阳市金玉镇境内小北山,有一座宋代古墓葬,是原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主人郭浩,为宋代名臣,法学家,也是郭姓入潮阳的二世祖。
   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郭浩生于莆田魏塘乡一书香门第。父亲郭正,为当地一饱学秀才。郭浩少年时即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生性聪慧,5岁能背书史,7岁善吟诗作赋。”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郭浩中进士,授户部郎中,因政绩显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升任广西提刑按察使,其时广西为西南边陲,被称为“蛮野之地”,朝内官吏望而生畏,郭浩毅然赴任,在其任内,“兴农事,治水患”、“除弊政,倡清廉,锄奸恶,扶弱小”,百姓有口皆碑,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相传宋绍熙五年,恶少张宏仗其父在朝为高宦,曾是郭浩上司,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横行乡里,民怨沸腾。郭浩微服私访,在掌握充分证据之后,顶住层层阻力,断然将张缉拿,数日后,将其“斩首于市曹”。按察使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为民除害,在当地民众中广为流传,一时间内恶徒收敛,治安好转,“蛮野之地,遍地笙歌”,百姓乐业,经济发展。汉族人民和当地少数民族关系融洽。郭浩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其中广西桂剧《郭令公义斩尚书子》,就是根据郭浩的事迹编演的。
    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郭浩任满致仕。时值闽地沿海海盗猖獗,居民移居潮州、台湾、海南岛者甚众。郭浩不归莆田,与父亲郭正(潮阳郭姓一世祖)及眷属移居潮阳。离开广西时,百姓沿街挥泪送别,万人空巷。郭浩到潮阳后,选中小北山下,榕水之滨的一处地方定居,该村四周溪流环绕,搭竹为桥,称竹桥村(今属金玉镇)。郭浩生4子,分别创寨于泉塘(今属西胪镇)、铜钵盂(今属铜盂镇)、竹桥和南阳村(今属贵屿镇)。
    宋理宗宝庆三年(公元1227)郭浩病逝,享年62岁。
==================================================================================
郭举人清廉为官

    郭经是南阳坑仔乡人,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得中举人,任湖南会同县知事(县令),后晋升为黄堂四品,钦点外务部主事。曾出使日本,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才华横溢,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
    郭经在任县令期间,曾破获走私鸦片107箱,数量可观。其时上司和同僚满望可横财骤发,但他久慕林则徐毁烟壮举,果断地将全部鸦片当众烧毁无遗。上司得不到其利,表面虽嘉赞,实则积怨在心,后竟借词以其无上缴为名,弹劾郭经,将其调离湖南,此后,官场内外称他为“柴头举人”。是褒是贬,两渗其中。
    郭经紫袍在身,涉足宦海20多年,他一生门户萧条冷落,平生没建一房一屋,仅购置水田四分。晚年辞官在家,只凭祖遗旧屋居住。由于经济困窘,子女大都谋生于海外,奔波于他乡。郭经本人不求玉食锦衣,只求简朴清廉过日,自号“求是斋”主人。连四品恭人的李太太,还得躬耕田园,纺纱织布,一张交椅修修补补,勉强坐了几十年,被邻居称为“举人奶之椅”,传为笑话,因家中毫无积蓄,只好如此将就。_
    (命妇七阶:一、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孺人)
==================================================================================
明代忠肝义胆郭之奇
    明崇祯元年(1628年),郭之奇与黄奇遇、辜朝荐、梁应龙等潮籍名士同登戊辰科进士,又一次证实了顺德冯奉初的赞语:“有明一代,潮州人才之盛,足以凌跨中州。”
     郭之奇,字仲常,别字寂子,号正夫,又号玉溪,揭阳县城东门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乾隆四十年(1775年),赐谥忠节,入选《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通谥录》。嘉庆二年(1797年),崇祀忠庙,兼祀乡贤。
    郭之奇的先世为福建莆田人。入潮始祖先居海阳县登云都。至郭诚,号原兴者始迁居揭阳县城东关。郭诚五传而为郭之奇。兄弟共8人,之奇排行第二,嫡出。乃父郭应试,字国征,号首鸿,邑庠生,授州同知。其生平恂恂,闭门扫轨,人称南极老人。郭之奇先后娶妻6人,为林氏、周氏、张氏、陈氏、谢氏、侯氏。生子4人,为天祯、天禔、天社、天禂,并生育8女,还有义子天祉。
    史称郭之奇22岁中进士,那是以虚龄计,实际尚未满21周岁。郭之奇及第后,选授翰林院庶吉士。第二年夏天请假省亲,一连4年家居。这期间,赋诗撰文唱酬不辍,并曾担任揭阳邑志总纂。当时恰逢海盗袭揭阳城,贼船多达80余艘,还配有佛郎机大铳。郭之奇带头捐资招募壮士140多人,悬以重赏,配合地方兵,击退了海贼。接着,又与知县冯元飙率兵驱逐从五华、丰顺侵入的流贼。
    郭之奇于崇祯六年(1633年)晋京后,左迁礼部主客司主事,提督会同馆;翌年奉使册封荆藩;又翌年转任礼部员外郎。九年 (1636年)主试河南,而后转任郎中,因母卒,“与兄用章痛哭回籍”治丧。二年后服除,补复原职。十四年(1641年),升任福建提督学政,布政使司右参议兼按察司佥事。
    郭之奇闽中视学四载,孜孜罔怠,力振学风,奋兴士气。他选拔良才,务使一士不遗,也“务使宫墙芜秽,廓然汰清”。为此,他“严绝竿牍,力杜蹊径”。经他复试,有700余人被黜退、降等,对逐利徇私的提调教官也严加劾革、逐放。当时,郑成功为泉州诸生,其父郑芝龙仗势为其谋置高等,郭之奇坚决不答应,终只能获得二等。汀州揭榜之时,黜降较多,有数百人当场咆哮,递呈辩说。郭之奇予以严厉批斥,平息了闹事风波。
    崇祯十六年(1643年),郭之奇转任福建副使,不久摄按察司事,又摄兵备事。他断强豪,平冤狱,修会城,弭通夷,甦疲驿、催裁站,的确是知无不为,为无不力。时尤溪贼集结剽掠闽清、永福一带,郭之奇亲自督兵500余人,历一昼夜,驰三百里赶往福清搜剿,平定叛乱。不久,流寇啸乱江西袁、吉诸州,益藩邕宁王逃走入闽;邵武樵川告急,全闽震动。郭之奇赶至邵武,提师扼关,两谒邕宁王,安置其回江西,建南得以安宁。闽人建坊于诏安邑郊,学士黄道周题其额“一代儒宗”、“八闽山斗”。第二年以“廉卓”受到举荐,擢升为太仆寺少卿。
    正当郭之奇刚刚受知于当朝,开始得到重用之时,李自成于是年三月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接着,清兵入关。正所谓“拜命甫下而北都陷”。不久,兵部尚书史可法等奉立万历帝之孙,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以翌年为弘光元年。郭之奇被提拔为詹事府詹事。时南明王朝已风雨飘摇,国库空虚,军饷奇缺。郭之奇为挽狂澜于既倒,毅然“输金千两助饷”,为此,弘光下旨嘉赞:“郭之奇毁家输助,数以千计,可谓急公之最。”
    翌年,清兵南下,攻陷扬州,史可法殉难,朱由崧国破身亡。礼部尚书黄道周、福建巡抚张肯堂、南安伯郑芝龙等奉立唐王朱聿键继位于福州,称号隆武。郑芝龙以拥立功,势更炽,竟挟宿怨,会同张肯堂排挤郭之奇,使郭遭谗去职,返揭家居。隆武二年(1646年),郭之奇虽尚未有出山意,但一旦闻知军饷短缺,又即罄祖遗家产,再捐银1500两,命义子天祉解赴军前。其父及三弟之章也各捐银500两,故有旨褒赞:“父子兄弟,一捐再捐,可谓一门风义。”
    与此同时,郭之奇上《为恢复先审定略疏》,详尽地分析了当时的进取形势,提出“今国家肇基闽南,当以江右、两浙为枢”,可先“暂住富沙,绸缪牖户”,然后“移跸章贡,号召楚江”。这样可达到“勋臣在关而藩篱固,抚道在汀而寝奥安”,而且由于“背枕两粤,咫尺湖广”,所以“有犬牙交错之势,无添兵措饷之扰”,进而号令西江,必定“忠义奋发,闻风响应”。不然,“假令闽兵失援,寇突汀境”,局势将十分不利。隆武帝曾决意入赣,与闽南互为声援,但为郑芝龙所阻,遂驻延平。至清兵越仙霞岭时,关门竟无一守兵,遂长驱直入。隆武帝被迫自延平奔汀州。清兵至汀,隆武帝逃至福州死难。二个月后,郑芝龙以福州降清。隆武败于失援,果如郭之奇所言。此期间,郭之奇在家乡经历了“九军”之乱,与乃父一同被执81天,可谓九死一生,为此赋诗81律,是为《九九》名篇。
    隆武亡后,神宗之孙,桂王朱由榔在晏清、瞿式耜和潮人黄奇遇等的扶持下,即位于肇庆行府,改元永历。郭之奇被任为詹事正詹。不久,镇守广东的原明将李成栋反正,何腾蛟督师于湘南,郝尚久受封新泰伯,复为潮州总兵,湖南两粤尽复,一时匡复之势颇盛。于是郭之奇赶至惠州待命。永历三年,清兵入湘潭,何腾蛟殉难;接着清兵又取长沙,李成栋兵溃信丰,渡水溺死;兵部尚书揭重熙兵败程乡,形势又一次急转直下。郭之奇受命于败军之际,奉诏抵肇庆,永历帝亲自召见问政,郭之奇针对当时盗贼不散,兵多内顾,难以尽力对敌的情况,疏奏“慎选守令”以“安民散盗”,达到“可守而后可战”;然后分兵二路,由潮取闽,并与平远监军在武平、上杭间成犄角之势。永历未能用其言,但拜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是年十二月,郝尚久降清;越年正月,清兵破南雄,取韶州,明总兵吴六奇降。永历帝驻跸梧州。郭之奇充经筵讲官,掌詹事府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旋又转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郭之奇面对南明残局,抛家舍宅,勤王佐政,毫无退缩之意。他曾手书示子天祯:“儿当勉力有成,毋坠家声。予死生随吾君,未知相见何日也。”当时,孙可望拥兵自重,先后二次遣使求封秦王,大学士严起恒等坚持否定态度;郭之奇也上疏论其所求不当。是年十月,郑成功据南澳招兵,而清兵攻广州,入桂林,执瞿式耜、张同敝,迫使永历帝仓卒从梧赴浔,然后奔南宁。
    永历五年(1651年),孙可望遣贺九义等带兵至南宁,伪称护驾,杀严起恒等阻封者19人。郭之奇正自思州趋召,永历乃密旨留其在外。于是郭之奇辗转于雷州、廉州之间。不久,又往钦州,抵龙门,拜为太子少保,礼、兵二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督师闽粤,兼制江浙等处,恢剿军务,综理粮饷,并获赐上方剑,便宜行事。郭之奇再次受命于危难之际,誓以死报。他一面上疏奏称潮镇郝尚久“反正有日”,潮州豪杰李士淳、罗万杰、赖其肖、谢元汴等将行举义,应抓紧联络各地义兵,以恢复两粤闽省,一面与陈奇策、王兴、邓耀等互为声援,并派遣包嘉胤东连郑成功及八闽士绅卢若腾,派遣邢祈长联络虎贲营,以期大举。永历六年,李定国复取桂林;郭之奇移舟于钦州诸海岛,历矛戟风波,复舟溺水,妾丧子殁之厄。永历七年,郝尚久与恢剿总兵蔡元并副将蔡俊、蔡杰等于潮州反正。数月后,李定国出师广州,攻肇庆,复化州、吴川、信宜、石城,取贺县、平乐,为此,“人皆以中兴可望”。可惜仅及半载,潮州城复为强敌所破,郝尚久退至金田山垒,与其子一起投井而死。
    与此同时,孙可望一直心怀叵测,于永历六年初派遣总兵高天贵等将永历帝接至安隆所,并改名安龙府。然后拟国号为后明,画尧舜禅受图,显有僭窃之意;至永历八年,杀大学士吴贞毓等18人。十年,李定国于田州打败孙可望。十一年孙可望终于降清,移师犯滇。李定国等奉命讨伐。r5lYx
  在这弱主无能,强敌压境,抗清局势忽起忽落,各路将领或殉难,或骑墙,甚或互相残杀,内耗严重,形势十分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郭之奇为匡复明朝,矢志不渝。潮州再次陷落后,他退守防水,训练水军,并继续上疏进谏忠言。永历八年,拜为文渊阁大学士及太子太保。此后,他继续转徙于粤滇各地,招兵策反,联络盟军。李定国在一度打败孙可望,被封为晋王之后,也曾奏称郭之奇“数年拮据苦心”。在两粤各州县多已落入清兵之手的形势下,郭之奇依然“往来海上,委蛇观变”。永历十一年(1657年),郭之奇晋少保及武英殿大学士,改兼吏、兵二部尚书。此后,滇都、南宁相继陷落,永历帝被迫退入缅境。郭之奇长子天祯曾致书劝其归家,他坚决表示“虽有家,义不得顾”;“光复则归,扫垄有日,陆沉则望乡无期”。由于漂泊海上,音讯隔绝,避处交趾,转徙于凉台、黄约、马爹、万宁诸夷地,饱受荒滩野岭、毒烟瘴气和饥饿之艰。永历十五年(1661年),郭之奇为交夷韦永福诱执出卖,献于清兵,移解桂林。途中作纪事诗二首,描述了“十载艰虞”
==================================================================================
郭丰民
    原外交部西欧司司长,外交部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
    郭丰民(1930-),祖籍广东省潮阳县。1930年5月生于上海,出身于一个败落的商人家庭。出生后不久即随父母到原籍--潮阳铜钵盂居住。四五岁时又离开潮阳,再次来到上海。
    1942年在上海光华大学附属小学毕业后,曾先后在圣芳济中学、大同中学念书,后进入了德国人在上海创办的华德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华德中学被同济大学接收,作为其附属中学。郭在同济附中毕业后,进入了同济大学法学院
    最早促使郭丰民接触进步思想的是他的哥哥郭丰山(后改名林若夫)。郭丰山在上海念书时与地下党有联系,后在1944年离开上海,去苏北参加了新四军。在郭丰山的影响下,郭丰民阅读了一些进步的文艺作品。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丰民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助学救济工作,以后又参加"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觉悟逐步提高,终于在1948年2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1948年底,郭的组织关系从基督教青年会转到了同济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丰民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助学救济工作,以后又参加"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觉悟逐步提高,终于在1948年2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1948年底,郭的组织关系从基督教青年会转到了同济大学。
    上海解放后,党组织决定调一批学外文的同志参加外事工作。由于郭的德语比较好,因此也被调到了北京。他先后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学院短期学习和工作,1950年被调进外交部,并随即被派去我过驻瑞士使馆工作。从1950年到1960年底,他在瑞士整整工作了十年。当时,我国同英、法、西德等国家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驻瑞士使馆是我们在西欧地区的唯一使馆,因此实际上承担着超越瑞士一国的工作任务。在这十年中,郭一直在使馆的研究室进行研究西欧各国外交政策的工作。在此期间,他除了提高德语与英语水平外,又学习了法语,这为他以后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9年他回国休假。当时外交部规定,回国休假的干部都要到农村去短期体验生活,郭到了北京郊区劳动两个星期。回到使馆后,他对当时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农村食堂发表了一些观感,没想到在随后反右倾的运动中就受到了批判。1960年他被调回国,并被下放到涿县农村劳动了一年。
    1962年,郭被分配到外交部西欧司工作。1966年春被派去江苏声南通参加"四清"。年底回外交部后,继续在西欧司工作,但不久就靠边站了。1969年被送去湖南"五七"干校
    他在"五七"干校劳动了大约四年。如果把他参加革命后,历次下放和去农村劳动的时间累积计算,他总共在农村度过了六年多的时光。他常说这也有好处。在湖南"五七"干校期间,他把《反杜林论》反复阅读了好几遍,还读了列宁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笔记等著作,得益匪浅。
    尼克松第一次访问北京后,外交部决定重建在"文化大革命"中停办了的国际问题研究所。1973年郭被调回北京,接着在研究所工作达十年之久。曾先后担任西欧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79年评定学术职称时,被评为研究员。
    在研究所工作期间,还有一段有意义的经历。1980年郭作为客座学者去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工作近一年。他是在这个著名国际研究机构工作的第一位中国学者。这段经历对于拓宽他研究国际问题的思路很有好处。从伦敦回来后,郭写了一篇题为《西欧国家外交政策的基本思想》的论文,发表于《国际问题研究》季刊(1981年第2期)。《北京周报》接着以英、法、德多种文字发表这篇论文的详细摘要。这篇论文引起了国内外有关研究工作者的重视。不少欧美学者引述该文,认为该文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观点,既说明中国对西欧国家外交政策的认识更深入、更切合实际了,也反映了中国更加重视西欧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希望与西欧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政策动向。
    1981年郭被任命为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两年后,1983年,外交部决定调他回本部工作,任西欧司司长。1985年又被任命为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
    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我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我国与西欧国家的关系也有了重大发展。80年代中期正是中德两国关系发展顺利的时期。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双方的经济关系和科技合作达到了新的水平。在担任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的三年期间,郭为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做了不少工作,反映良好。在此期间,他在德国的商会、学校、文化团体、研究机构等各种场合发表了几十次演讲,介绍我国情况和改革开放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流利文雅的德语更是受到德国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1988年,郭回国任外交部港澳办公室主任。在中英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之前,外交部并没有港澳办公室的设置。有关香港的事务当时都由西欧司办理。郭在西欧司工作期间,与香港事务也有过接触。现在在新形势下,经过一段时期熟悉新的情况,郭于1990年3月被派往香港,出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和联络小组中方成员在一起,为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和政权的顺利交接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安排了1997年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经贸、文化领域与一些国际组织的关系;处理了在香港实施的法律的本地化的问题;讨论解决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的用地问题;香港新机场的财务安排问题,等等。
    联合联络小组也曾经遇到过一些障碍,特别是在过度期的后半期。主要是,英国政府于1992年违背中英两国政府已经达成的协议,单方面提出所谓香港政治体制改革方案,试图把英国设计的政治体制强加给特别行政区。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应当交由联合联络小组审议的问题,英方又不积极与中方合作。因此,联合联络小组的工作遇到了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郭在联合联络小组内,根据我国政府的指示,对英方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在结束他在联合联络小组的使命前,1994年10月24日,郭在香港中华总商会为他举行的饯别宴会上发表了演讲,回顾了他在联合联络小组的工作。他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阐明了中国政府遵守协议、增进香港繁荣稳定、保证政权顺利交接、维护香港居民长期利益的原则立场。这一演讲在香港各界引起了广泛好评。不同政治倾向的报纸都详细报道这一演讲,不少报刊还予以全文刊登。
    郭在香港工作了四年多。他的外交风度和才能,获得香港不少人士欣赏。他于1994年11月离香港回北京后退休,但没有完全脱离香港事务。他继续担任外交部港澳事务办公室顾问,并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他出席了午夜在香港举行的政权交接仪式。他说,能够亲身参与洗雪百年民族耻辱的世纪盛典,这对一名中国外交官来说,是最大不过的荣幸。

录入:匿名
 发表评论  [7396次浏览] [进入打印页面]
上一篇: 快到清明了,在福州怀念八代祖——郭占选(郭养法)
下一篇: 广西合浦郭李氏名人

 
登录后可评论
 

相关精品

笔下纵横皆古意 书坛捭阖起新风
凌云健笔意纵横——记湖北省青年..

相关热点

潮汕郭氏人物
广西合浦郭李氏名人
郭冬临——相声演员、小品演员
郭姓名人郭化若
笔下纵横皆古意 书坛捭阖起新风
快到清明了,在福州怀念八代祖—..
郭合文
敬业·奉献——记青年书法家郭永安
凌云健笔意纵横——记湖北省青年..
郭永安其人其书

联系郭网

郭池

郭网站长:郭池
aymi@163.com(投稿专用邮箱)
7749027(QQ)
(+86)13660070101

郭网 郭网 www.guo.ac.cn ©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郭网) 版权所有 TOP

关于郭网 | 贺信贺赠 | 投稿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天文爱好者无心插柳

 鸣谢!郭养法、郭一民、天府游侠、郭征记、郭浩军、郭荣生、郭青萍、郭世科、郭道梦、宁根峡、郭世和、郭升平、阎广勤、贾祝文、郭亚阔、郭发源、郭安胤(不分先后)……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Since 2004.5.7 郭池作品 郭池 By Aymi贴吧_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