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才可以搜索) 登录
郭网 www.guo.ac.cn
当前位置:  郭网首页 > 郭震 > 博物学家郭柏苍 [精品] 最新评论 | 最新文章hot | 热门文章 | 热心宗亲
郭网首页 >>  起源繁衍 | 郭姓名人 | 宗族文化  家族动态 | 研究专栏   在线读书   浙江联谊会 | 虢国博物馆
       郡望堂号 | 子仪世家 | 文史论坛  大众探讨 | 郭养法专栏  郭世和著作  郭姓起名 | 寻根 | 交流
→ 投稿
博物学家郭柏苍

郭网(www.guo.ac.cn) 2014/3/17 22:14:36

——郭震

  高祖郭柏苍曾三次晉京殿试均无果而终,但他及时翻悟,将全部精力投放于家乡的文化、水利、教育等事业,给福州家乡人民留下深刻印象。他一生勤于笔耕,直到晚年仍然"晨夕修支谱,删削诗文稿,编辑名人遗诗,笔墨曾不少离"。著作集结成《郭氏丛刻》,涉及水利、物产、方志、诗传以及地方轶闻故事等数百卷。在福建近代史上,郭柏苍无疑是一位立足乡土、著作等身的知名学者。

******************************************************************

  本文主要追述郭柏苍在收集闽、台两地物产的著作:《闽产录异》。

  它是郭柏苍论述福建、台湾两地物产的专著,于光绪丙戌年(1886年)刻就。1885年之前,台湾尚为福建的一个府,当时郭柏苍有感于志书在收录闽台两地物产时存在的强求循古、夸多失伪、互相抄袭的弊病,所以萌发了撰写此书的念头。

  他在序言中说:"名曰'闽产',不宜广而滥;名曰'录异',不宜同而袭",力求做到"不臆断,不求文,书成分类,以便探讨"。该书分谷货、蔬果药、木竹藤、花草、毛羽、鳞虫六卷,记述了闽台1500种地方物产的地域分布、性状特征、实用价值等状况,对部分物产的来源、产销、掌故等内容作了介绍,还引用了古籍、民谚和方言对某些物产加以佐证。总体上看,《闽产录异》一书所收录的物产主要有植物、生物、货物三大类别。

闽产录异

  植物是《闽产录异》中记载最多的物产,书中收录了闽台两地的1000多种植物,粗略地记述了当时闽中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历史变迁,举证了某些植物在当地的一些特殊的形态,并描述了它们的生态现象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还对实用的植物的分类、用途、品种、培养及加工的方法作了提示。如,福建豆类多达43种,兰花有16种,为人们所熟知的柑子有23个品种,橘子也有19个品种,并可加工成桔饼、桔烧等。从中我们还接触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植物名称,如蔬菜类中的土蚕、石辣、彭侯子,水果类中的密林擒、黄弹子、释迦果、人头果,木材类中的金青、萧郎、槺榔、软雾、阴沉、垫理、绿珊瑚,竹子类中的虫竹、方竹、沉竹、火竹、定光杖竹,花草类中的宝珠、玉灯、天蒜、虎杖草、嘘嘘草、独扫草等等。郭柏苍在书中对一些植物所作的按语不但具有价值而且饶有趣味。如《金薯》条:"番薯穷山峻岭皆可垦作。不粪不灌,村氓赖此为粮者,十之七"。《芒稻》条:光泽县产观音泥,"此泥澄净,如米少许可充腹。多食,患闭结,或胀闷死"。《余甘》条:"青黄色,味似橄榄,先苦后甘,故曰余甘"。《茉莉》条:"又名末丽,又白、红二色。闽人以茉莉、夜来香、月下香皆暮开,贱之,名园不植"。《瓮菜》(空心菜)条:"此菜本生东夷,由番国匿瓮中归,译不通,故名。种园者曰园瓮,浮水面曰水瓮"。《牡丹》条:"德化产牡丹,福州牡丹以涌泉寺为美"。《龙牙草》条:"产福州,治痢疾,十服九效"。《水仙》条则说水仙花在清代曾广种于莆田、漳州、泉州的田间。如此种种,举不胜举,令人大开眼界,增长了许多知识。

  《闽产录异》以毛羽鳞虫为分类对福建生物中的250多个品种作了介绍,保存了大量的地方生物学资料。例如,描述了所录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对一些生物的命名的来源作了追溯,还顺带解释了部分生物的方言俗称。确定了动物在闽中区域分布的历史状况,提到了地域与某些动物生长的关系(如汀州因草之故而不宜养羊),关注了一些在当地已经绝迹的动物(如飞虎,即飞猴或称猫猴)。而对于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如所谓"蛷修",郭氏"追询老人,无有识者",就如实记录下来。另外,有些内容对于我们了解生物栖息迁徒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如《人熊》条:明万历四十年,"有熊见于福州北院之屏山,樵人以为猪,逐之",可知屏山在明朝末年不仅有柴可采,尚有熊的踪迹。《虎》条:清道光年间郭柏苍居住福建将乐县时,虎患严重,老虎常借夜色闯入县城,在城中捕食马匹。《猿》条:诏安县的山水"多大猴,常于秋月一会,千百为群,呼啸跳跃,遍满山谷"。而《鳖》条则载:福州内江多鳖,"大者径三、四尺,围丈余"。这些现象在今天看来,犹如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使人有沧海桑田之感慨。

  土特产货物在《闽产录异》中最显特色,书中收录了80多类约2000个货属品种。既包括了矿产、土布、茶叶、纸品、盐糖、菰笋、竹木制品等大宗物产,也介绍了象牛角梳、寿山石、红曲、桐油、瓷器、樟脑、蓝靛等闽台地方的土特产品。其中对布、茶、纸、油、糖、笋、寿山石的记载最为详细。从货属的内容中,我们不难寻觅闽台地区农副业、商业和手工行业的生产规模,悠久历史以及分工精细与技术高超的痕迹。如《谷属》中说福建的稻米品种有"五、六十余种"之多。《油》条载:"闽诸郡皆设油厂"。《茶》条中描述了福建茶叶采摘与种植的热闹场面:"清明后,谷雨前,江西采茶者万余人,手挽茶柯,拉叶入篮筐中"。《香菰》条记载了菰客(种菰专业户)包买整山林木,就地伐木种菰的生产规模:冬春之交。"山民以全山出穙菰客,菰客穙全山"。《纸》条中简单介绍了当时造纸的备料工序:闽坊造纸,春取竹穰,和石灰,以巨石塘中;夏至出之,分粗细,临流敲洗,曝干以备纸料"。《竹器》条勾勒了福建山区"以竹为器,所制工美"的技艺。《德化窑》条显示当地老窖制品"皆精致古雅"的特点。《神曲》条体现了泉州中成药"自明迄今,驰名海内"的声誉。《篦梳》条点明了福州洪塘篦梳"以麻竹人锅炒之为上"的制作秘诀。《牛角梳》条反映了福州制品业分工与联系的情景:"福州南台,牛皮为一行,鞔鼓为一行,马刈为一行,皮箱为一行,牛角为一行,角器为一行,牛骨为一行(粪田用),骨货为一行,牛筋弹棉,牛肉入馔"。《剃刀》条反映了福州手工行业的技术含量:"出福州者,磨削极精,装运最广"。《樟脑》条则表现出台湾物产的特点:"台湾内山,所产(樟脑)最多。由官招人包办,其利最广"。尤为可贵的是,郭柏苍在书中还对一些伪劣产品进行了曝光,指出通常被作了手脚的货物有,以"连江黄"冒充"田黄石",以浸油石晶冒充"冻石",以山犬骨冒充虎骨,以梧桐木冒充杉木,以榉木冒充红梨木,以极易朽烂的彭安冒充经久耐用的魁藤,以蕨根冒充葛粉或百合粉,以山药冒充何首乌,以行青根冒充贯众,以蒟蒻冒充天南星,"老君眉"名茶多有赝品,桔梗中常掺杂荠苨等等。体现了郭柏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也更增添了《闽产录异》一书的分量与品质。

  《闽产录异》于1886刊刻后被广泛收藏民间,因连年战禍,而作者又于出书后四年逊世,故此书久未再版,而民间急需之人只好辗转抄录,以下是流传于民间的抄本之一。十多年前我曾在政协提案中建议科技出版社再版此书,但始终未得响应。倒是湖南的岳麓书社在八十年代在《闽产录异》于1886年初刻一百周年后再版了这本博物学的经典著作。编者在序言中指出:再版该书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丰富的经济史资料,它包括物产资源,贸易与商品生产史料,关于贡、税,"官取" 的史料,伪劣商品史料,人民困苦史料以及其他经济史料。其次,该书还在科技史料:植物学、动物学、命名与分类法、农科史、化学史、医学卫生史、民俗、方言等均有独到的论述,不愧是近代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博物学著作。

  郭柏苍的另一博物学力作即《海错百一录》,海错一词原指众多的海产品,此书为述录海产品的一部专著,共五卷。卷一记渔,记鱼;卷二记鱼;卷三记介,记壳石;卷四记虫,记盐,记海菜;卷五附记海鸟、海兽、海草。
对其著述,郑振铎先生在《谈访书》一文中亦有述及:"北京隆福寺的文渊阁,从福建找到了不少抄本的好书……我也得到了三册《闽产录异》,二册《海错百一录》(均郭柏苍著,光绪间刻本),虽是近刊,却极不多见。以其是第一手的材料书,故收之。研究海产和南方的动植物者必当一读,有许多记载是第一见之于这两部书里的。"
郭柏苍著此书不易。如其自序所言:"以数十年所见者,证之老渔。老渔所见者,粗细必记,不厌其鄙。以老渔所闻者,证之诸书。诸书同亦录之,存其名,备其说,使音与义合。其因音讹而训背者,皆从删。"所以,书中所录大抵皆是言之有据,能经得起考证的。

  柏苍的父亲郭阶三酷爱欢赏金鱼,因此郭柏苍在晚年又撰写了《金鱼经》,黄宗彝为此书作序云:"吾友郭君兼秋曾疏海错之珍腴。兹又复出其绪余,辑成《金鱼经》一卷,凡名种源流无不泗悉毕具,而于饲养之道尤致意焉。昔陶朱公有《养鱼经》,其书久佚,而梁《七录》犹存其目,蒹秋此作亦足别开生面者矣。"

  全书分一种类,二饲食,三位置〔鱼缸之定位〕四蓄水,五生子,六喂养,七疾病,八噐用,九训鱼,十杂识共十卷,全面而详细介绍了养魚之道。福建至今仍是饲养金鱼之大省,金鱼品种繁多并代有更新,民间爱好金鱼之人亦甚众,此与高祖开拓性的工作是否有所联系?

  郭柏苍是近代知识分子的典型,平时乐于吟唱酬和过着诗意的生活,同时又兴趣广泛,醉心于格物至理,悉心于周围环境,不懈地研究、观察与积累,最终总是收获多多。在《闽产录异》序中,郭柏苍曰:"吾生既晚,忽忽数十年,有限之岁月,不欲虚度,是则吾念之出,少壮登山临水,协村人之寿而略文者,随遇磋切,互相穷诘。今老矣,耳目所及,犹能记忆,比而订之,附于《海错百一录》之后,名曰"录异" ,不以同而袭。异者固录,然亦有不异亦录者。五谷何足异?异其种耳。又有不异亦录者,吾说甚创,则不异为异矣。"

  这些长者的谆谆之言,仿佛就在耳畔廻响,令人心生感动,所以发扬传统文化,我觉得学习前辈的治学精神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录入:郭池
 发表评论  [3032次浏览] [进入打印页面]
重要提示:该文由原作者委托郭网为其独家互联网首发或由作者亲自发表,
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该文观点不代表郭网及郭网站长郭池的观点。
上一篇: 福州三坊七巷郭姓家族文化集
下一篇: 郭柏荫与福州孔庙

 
登录后可评论
 

相关精品

我亦从来腔血热,夜灯挥涕诵怀沙
寻觅郭白阳
水韵
追忆堂兄郭化若将军
郭柏荫与福州孔庙
博物学家郭柏苍
福州三坊七巷郭姓家族文化集

相关热点

追忆堂兄郭化若将军
福州三坊七巷郭姓家族文化集
博物学家郭柏苍
水韵
郭柏荫与福州孔庙
寻觅郭白阳
我亦从来腔血热,夜灯挥涕诵怀沙

联系郭网

郭池

郭网站长:郭池
aymi@163.com(投稿专用邮箱)
7749027(QQ)
(+86)13660070101

郭网 郭网 www.guo.ac.cn ©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郭网) 版权所有 TOP

关于郭网 | 贺信贺赠 | 投稿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天文爱好者无心插柳

 鸣谢!郭养法、郭一民、天府游侠、郭征记、郭浩军、郭荣生、郭青萍、郭世科、郭道梦、宁根峡、郭世和、郭升平、阎广勤、贾祝文、郭亚阔、郭发源、郭安胤(不分先后)……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Since 2004.5.7 郭池作品 郭池 By Aymi贴吧_CMS